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教育周刊·菁菁校园·中学版

让劳动成为一种生活好方式

——永和镇中心学校创新劳动教育赋能学生素养侧记

  永和孩子爱劳动

  近日,袁小飞老师走进四(2)班劳动课堂,开讲“缝制香包”的劳动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缝制香包。如果做得好,学校可组织展出,还可把香包送给父母或乐龄中心的老人们,好不好?”当袁老师这样问学生们时,学生们纷纷赞成,对劳动课充满了期待,都迫不及待准备动手了。

  “永和素有耕读传家习俗。作为革命老区,抗战时期就有永和人民纳鞋底筹粮食运往前线的光荣事迹。所以,永和孩子爱劳动,理当成为学生们的一种生活好方式,这也是学校创新劳动教育、赋能学生素养的初心。”昨日,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车世地如此表示。

  据悉,学校素来注重劳动教育,严格落实劳动课堂常规教学,使劳动课成为落实五育融合、培养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之一。学校严格坚持每周至少一节劳动教育课,或在课堂学习劳动知识,或动手动脑学练劳动技能,或组织学生赴劳动基地实践等。

  顺应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需求,学校还开辟出一间木工坊专用教室,配置锯、刨、凿等各种传统木工工具,并定期组织学生现场参与劳动学习及制作,木工坊教室已成为学生们动手动脑、提升劳动素养的舞台,已跻身区级校内劳动教育实践示范基地。近期,单雨潼等十几名木工坊小组成员兴冲冲走进木工坊教室,学习“小木屋”制作课程。劳动课辅导教师孙萍萍耐心讲解起板材锯割、打磨和热熔胶枪使用等操作方法,并现场作了示范。据悉,木工坊小组成员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将所有制作出来的小木屋一一拼搭,进而展示永和老街的风采!

  近日,木工坊专用教室又新添了一台“大物件”:学校为丰富木工课程,特地引进可以激光打印的“月光宝盒”。“我们将继续用好木工坊教室,推进《木艺记忆》精品课程建设,鼓励我们的学生尝试将永和的一些红色印迹通过木工制作的方式呈现出来。”学校负责人如是说。

  在劳动基地养成好习惯

  走进永和镇中心学校,只见校园内绿意葱茏,学校空地上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

  在各班承包地上,学生们正兴致盎然地参与劳动实践。学生们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锄地、浇水、拔草、撒籽、放苗、施肥……脸上都洋溢欢快的笑容。

  三(1)班的张宇晨同学正在自己班的劳动基地给长势正好的番茄浇水。他对记者感言:自从班级有了劳动基地,同学们经常性在此劳动,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并渐渐爱上了劳动。

  据悉,为了满足学生劳动实践需要,学校精心创设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在校园中闲置地段辟出专门地块,经过科学规划,新设“小阳明学农基地”“小阳明观察园”“小阳明种植园”等不同功能、不同用途的学农基地,由三至五年级各班学生分别管理。同时,配备了劳动教育的指导教师,组织学生们定期参加劳动实践。

  有了实践基地,学生们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更高了。学生们在指导教师带领下,顺应季节变化,适时播种大豆、蚕豆,栽种大蒜、青菜,通过探究性学习,对某一变量进行科学对比,学到了不少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种植常识,懂得了劳动不易,养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好习惯,提升动手动脑能力,不断提升核心素养。

  在此基础上,学校以基地为依托,组织丰收节、美食节等劳动成果展活动,赢得家长和社会好评。

  此外,学校还结合班队课等阵地,组织综合实践课、主题班(团队)会、专题讲座、征文比赛等,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让劳动教育延伸出校门

  暑期在即,学校政教处正精心制订学生暑期指导手册,其中,已将鼓励学生假期参加家务劳动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将面向不同年级学生发布暑期劳动任务清单。

  政教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将把劳动教育成果延伸出校门,面向各年级学生设计了一份“菜单式”假期家庭劳务清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家庭及社会劳动实践活动,激励每一位学生熟练掌握至少一项劳动技能。学生们将根据劳动清单自由选择至少一项家务劳动,如三年级学生可以在“清洗蔬菜”“电饭煲煮饭”和“垃圾分类”等内容中选择,利用假期坚持劳动,从而学会并掌握好某一项或多项劳动技能。

  家庭劳务清单中,“为父母洗脚”“给父母做一顿饭菜”等字眼尤为显眼,这是学校布置给学生的一项暖心任务。“我们希望将劳动和孝文化相结合,希望通过这样的劳动任务,让我们的学生不仅爱劳动会劳动,也能通过劳动更好地成为一个敬长辈懂孝顺的好少年。”学校德育处负责人这样跟记者说。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跟随父母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每当满眼金灿灿的稻谷丰收时,学生们便前往学校附近的田间地头,化身为左手扶稻秆、右手握镰刀的“小农夫”,在稻田里体验了收割的艰辛和劳动的乐趣。“我刚劳动了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现在终于明白父母辛苦了,也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乐趣。”五(1)班的马雪茜近日随父母劳动后如是说。

  学校还结合研学活动,组织一些劳动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活动。近日,学校组织学生走进了“逸枫家庭农场”。看到堆积如山的稻谷,体型巨大的晒谷机,学生们不由自主地发出了阵阵惊叹声。在听取了农场运作情况后,他们更是引发了对现代化的劳动技术的感慨。

  日前,学校组织学生代表专程赴精亮小微产业园,走进企业大厅,观察展台上琳琅满目的可降解材料,探寻着它们与普通塑料制品的区别。随后,在企业经理带领下,学生们戴上头套鞋套参观生产车间,沿路指着一座座大型机械设备发出阵阵惊叹,体会科技对于劳动生产力的重要性,最后还参与了劳动体验,收获到了不一样的感悟。

  “学校携手企业开展劳动研学实践,一方面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生产,感受科技改变生活的重要作,学到工匠精神;另一方面让学生感悟家乡发展现状,厚植家国情怀。”校领导这样表示。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联系,精心组织,大胆实践,不断丰富学生的校外劳动知识,培养学生的正确劳动价值观和劳动能力。


上虞日报 教育周刊·菁菁校园·中学版 00006 ——永和镇中心学校创新劳动教育赋能学生素养侧记 2024-06-22 上虞日报2024-06-2200008 2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