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新商都周刊

汉韵华裳,跨越千年的永续之美

上虞汉服经济正在“破圈”生长

  汉韵华裳,跨越千年的永续之美

  上虞汉服经济正在“破圈”生长

  本报记者 戚罗燕

  随着汉服热的兴起,汉服文化正逐渐从影视妆造、写真拍摄延伸到日常穿搭和国风时尚的前沿,成功跻身于大众文化的视野。汉服在上虞,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时尚潮流,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汉服在上虞的“出圈”,不仅促进了经济的“扩圈”发展,更为文旅产业带来了“破圈”的契机。

因衣结缘

汉服成为新的时尚潮流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上虞文化旅游风情街迎来最热闹的时光。穿梭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几个“仙气儿”打扮的汉服出游者,仿佛穿越时空而来,成了夜市一道流动的风景。

  “风情街文化氛围浓厚,当穿着汉服置身于充满烟火气的夜市,更能出片,也更加能深刻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来自百官街道的叶倩,自从在社交媒体上偶然发现汉服之美后,便彻底迷上了汉服。

  从最初的尝试穿着,到逐渐深入研究汉服的历史与形制,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如痴如醉。她已拥有10多套各式汉服,并热衷于将这份美丽与文化分享给朋友们,希望他们也能体会充满魅力的汉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同袍”是汉服爱好者彼此的称呼。叶倩分享了一个温馨的故事:在生活中,每当遇到身穿汉服的“同袍”,即便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大家会心照不宣地相互施礼,这份默契与尊重让人倍感温暖。上虞的汉服爱好者们更自发组织起汉服研习社,今年更名为“虞子同袍”,既表明了他们的地域身份,又彰显了对汉服文化的热爱与坚守。

  在社交平台和电商的共同“化学反应”下,汉服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级的热潮。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原本小众的汉服文化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与追捧。摄影师“鹤白”透露,他的拍摄订单中汉服拍摄占比越来越高,热度远远超过日系拍摄,他也正计划着向汉服摄影领域深入发展。

  那么,汉服为何能跨越千年仍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如今更是爆发出新的活力呢?“汉服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都’‘锦绣中华’的代表。它承载了汉族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虞子同袍”社负责人张娜解释。汉服的独特美感、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以及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共同推动了汉服在当代年轻人中的流行,使其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潮流。

  随着越来越多的“汉服迷”加入“虞子同袍”大家庭,微信群成员已增加到400多人。他们在群里热烈讨论着汉服的选择与搭配、妆造的打造等话题。从汉服延伸到古代礼制,再到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年轻爱好者们对汉服的兴趣远不止于拍照留念那么简单。他们被汉服的精美设计所吸引,更对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樱花节、露营趴、茶话会……在汉服社活动中,身穿各式汉服的“模特们”齐聚一堂。他们或云髻高挽、或束发戴冠,展示了历代汉服的魅力与风采。从魏晋的飘逸气韵到汉代的质朴深沉,从唐代的雍容华贵到宋代的朴素淡雅,再到明代的温婉优雅,每一款汉服都诠释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种千年的文化积淀与现代的青春活力相结合的风景,也在不经意间于人们心中扎下了根。

  汉服文化在上虞成功“破圈”。它不再局限于舞台、屏幕或特定节日的展示,而是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和生活。在张娜看来,“汉服热”不仅体现了年轻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更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她表示将继续深入学习汉服知识,组织丰富多彩的华夏礼乐文化研习、展示和体验活动,让汉服真正“活”起来,成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借衣绽放

汉服“经济圈”不断“扩圈”

  随着年轻人对着装风格多样化的追求,身穿汉服已不再是突兀之举。在古韵与时尚交融的上虞,“汉服经济”正逐渐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人在汉服文化产业链上找到自己的职业新机遇……

  剪布、缠丝、调弧、装饰……在囍上汉服写真馆内,一位女子正凝神聚目,一朵朵精致漂亮的簪花作品跃然指尖……旁边的架子上,各式各样的手工发簪、头花琳琅满目,不远处还有她自己做的口红、香膏,整个小店充满了浓郁的国风气息。

  想要完美呈现汉服的韵味,除了华美的服饰,相配的妆容也至关重要。“两米”原本是一名婚礼化妆师,看到汉服文化兴起后,便果断转型投入到汉服妆造的领域。她与丈夫携手共创了这家位于峰山北路的写真室,一个专注于化妆技巧,一个则擅长摄影艺术。为了吸引更多顾客,她还不定期举办免费的口红、香膏等手工课程,深受大众喜爱。

  “我们的客户群体非常广泛,包括年轻女子、孩子、妈妈们,甚至还有外国友人。”“两米”兴奋地分享道。她指出,“云肩”“八破裙”“簪花毕业帽”等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国风”“新中式”穿搭,正逐渐成为新的时尚热点。目前,她正计划为大学生们设计一款“毕业簪花,一路生花”的特别造型,期望能将这份国风之美传递给更多年轻人。

  在上虞衣刀汉服工作室,襦裙、圆领袍、直裾等形制齐全,凤冠、非遗绒花缠花等饰品精致华丽,古风场景一应俱全。作为一家汉服体验店,这里集“汉服+造型+拍摄+写真”于一体,提供汉服租赁、售卖、造型体验和拍摄服务。

  “我深爱汉服文化,希望将这份热爱传递给更多人,让他们了解和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韵味与内涵。”衣刀汉服工作室的负责人顾晓颖表示,目前上虞地区专注于汉服体验的场馆还比较少,也正因如此,工作室业务十分繁忙,摄影和化妆服务往往需要提前预约。

  值得一提的是,顾晓颖还是“二十四时裳”汉服品牌的创始人。自2020年品牌创立伊始,她就致力于将汉服传统服饰与文化深度融合。品牌的每一系列都匠心独运地结合了二十四节气和二十四番花的元素,不仅展现了传统服饰之美,更以服饰为载体诠释了四季的更迭与变换,赋予了传统服饰以新的生命和意义。

  除了“汉服体验店主”,还有许多身兼多职的爱好者,如“妆娘”“簪娘”“手作娘”等。拥有多年化妆经验的“小鱼”去年开始转型做汉服妆造。她表示:“每逢节假日和庆典活动,都会有许多汉服爱好者约妆,很多时候都忙不过来。”作为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她对传统文化充满热爱,如今已能够自制汉服,立志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在采访中,多位受访者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怀:“因为热爱汉文化而投身‘汉服经济’。”他们认为,服饰、头饰、配饰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汉服经济”不仅出于商业利益,更蕴含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此外,结合上虞的茶文化,汉服同样有“破圈”空间。在曹娥老街逸园路上的茶虞观,以书法为设计元素的纱布轻盈地悬挂,自然姿态的竹子青翠点缀,传统的镂空窗户富有设计感,这家融合了古典与现代、艺术与生活的雅致场所,成为了不少汉服爱好者的打卡地。“茶馆和汉服碰撞,在这里,汉服爱好者们可以品味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无论是独自品茗、静心阅读,还是与好友相聚畅谈。”茶馆负责人陈泳秀说。

以衣为媒

文旅打开流量“新密码”

  当一袭汉服与一座古村落相遇,会产生怎样的“火花”?近日,在陈溪乡太平山村,这样的“化学反应”正悄然发生。灰墙黛瓦间,衣香鬓影,飞檐翘角下,罗扇轻摇,一幕幕如诗如画的场景在摄影师的镜头中生动展现。

  太平山村,不仅有棋盘山的雄伟、神仙峡谷的幽深、乌洞水库的清澈,更保留了诸多如舞龙、腰鼓、吹打等民间文艺瑰宝,以及历史悠久的“林下一人”牌坊、一品堂、石弹路等遗迹。近年来,依托“党建+”模式,太平山村创新运营模式,招引专业运营团队,围绕“太平仙养·清隐山居”的理念进行整村运营,致力于打造独特的文旅体验。

  太翁茶铺里清风徐来、茶香四溢;太平花镜中暗香浮动、梦境迷离;百草园内草药繁茂、古雅静谧……在千年古村落中,岁月的故事在每一寸土地上都沉淀着,承载着丰富的乡愁和绵绵的情思。对于热爱汉服的青年来说,这里简直是一片梦幻的仙境,每一处古迹都与汉服相得益彰,仿佛时空交错,让人沉醉其中。

  太平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文军充满期待地表示:“这里的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古典飞檐,都是绝美的拍摄元素。我们希望通过镜头捕捉太平山村的独特韵味,让千年古村落在‘旧’与‘新’的碰撞、‘古’与‘今’的对话中,吸引更多年轻人。”

  实际上,汉服与古村擦出火花不足为奇,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和布景,是与这些服饰十分贴切的拍照背景。曹娥庙西侧,水景街宛如江南画卷的一隅。古色古香的玉带桥,如一抹优雅的弧线,横跨街河之上,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水乡特有的乌篷船,静静地停泊在波光粼粼的街河水面上。身着汉服的年轻人轻盈地穿梭于街河之间打卡拍照,他们的身影与桥、船、河水交相辉映,共同编织出一幅水乡的诗意画卷。

  随着文旅深度融合,这些可以作为汉服雅集、文化集会等活动场所,迎合了年轻人的兴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将汉服“破圈”的流量变成文旅消费的“留量”和“增量”。如今,汉服已从单一的服饰文化演变为与文旅紧密结合的沉浸式体验活动。

  南丰社区宋韵元宵,提供体验式汉服换装;岭南乡千年梯田的汉服赏春游,展现别样的东方韵味;首届平安浙江文化周平安夜市上演精彩汉服秀,成为夜市流动的风景;里直街国风演出、汉服巡街,开启夏日狂欢;上虞图书馆更是联合上浦镇大善小坞瓷源风情村,推出阅读汉服打卡活动……

  越来越多的地方瞄准国风、国潮领域,打造更多文旅跨界新玩法、新场景,吸引人们前来打卡游玩。特别是在节日期间,汉服已然成为一种独特鲜明的时尚与文化符号。

  上虞还有许多场景未被挖掘,等待我们去探索。借汉服“破圈”之风打开思路,我们可以赋予文旅产业更多想象,发掘和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场景,走出一条既传承历史、留住文脉,又推陈出新、古为今用的文旅创新之路,从而实现文化传承、古村保护与文旅经济的多赢。


上虞日报 新商都周刊 00005 汉韵华裳,跨越千年的永续之美 2024-06-17 上虞日报2024-06-1700009;上虞日报2024-06-1700008;上虞日报2024-06-1700014;上虞日报2024-06-1700005;上虞日报2024-06-1700012;上虞日报2024-06-1700007;上虞日报2024-06-1700013 2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