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父子兵” 种出“致富果”
——万果家庭农场的传承与新生
通讯员 张荣奎 记者 任晓燕
在远离城市喧嚣的章镇镇张村村,有一片充满希望的果园——万果家庭农场。这里,见证着两代人的梦想与奋斗。
54岁的陈伟祥出生在章镇镇的小山村。他本是地道的农民,24年前,怀揣着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毅然放弃泥水匠小包工头行业,在媳妇的支持下,回到家乡开启了创业之路。总投资200多万元,陈伟祥先后开辟了140只大棚,还雇用了七八个“田保姆”,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天不遂人愿,陈伟祥改行种果的第三年,也就是2002年9月,一场台风暴雨,使即将收获的30多亩露天果实被大水冲走,尽管次日组织“田保姆”进行生产自救,但仍然损失惨重。陈伟祥没有被困难击倒,他不断调整果实品种,种植火龙果、小番茄、草莓、葡萄、金菊、葫芦等。凭借着智慧和汗水,硬是将一片片时种时停的半荒田变成了如今硕果累累的果园。这片果园见证了他的坚持与努力,也迎来了令人欣喜的“二十连丰”,他在这片土地上掘出了“黄金”,每年总产值高达90余万元。
陈伟祥的儿子陈振洋,25岁,毕业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在城市中,许多像他这样的年轻人会选择进入工厂或公司就业,而陈振洋却选择了与众不同的道路——回到家乡接过父亲的担子。对于儿子的选择,陈伟祥起初是有些担忧的。他知道,务农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他担心儿子无法承受这份压力。然而,陈振洋却坚定地说:“爸,我不怕辛苦,我要向你学习,成为像你一样的农创客。”
于是,在春天的暖阳下,年轻的陈振洋正式踏上了他的务农征程。他跟着父亲认真学习每一项农耕技能,翻土、播种、施肥、修剪、保果……每一个环节他都全力以赴,双手逐渐变得粗糙,脸色也越发黝黑,但他的眼中始终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陈振洋的加入,为万果家庭农场带来了新的气象。他积极引进新的种植技术和品种,如从省农科院引进国内最好吃的“浙樱粉”“黄妃”等小番茄新品种,极大地提升了农场的产量和质量。他还充分利用自己的大专知识,开展网上销售,将果园的采摘活动推向全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让更多人品尝到他们辛勤劳作的果实。
如今,父子俩一起在果园中忙碌的身影,成了万果家庭农场最动人的画面。他们之间无需言语的默契,以及那传承的力量,让人深深感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是父子,更是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为农场的发展而努力奋斗。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创客精神,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