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润目 流水静心
六(4)班 王妮可
总有一些风景,经过时间的沉淀,历久弥新。 ——题记
“嘟——嘟——”随着汽车的鸣笛声,我,一名红领巾小记者,跟随妈妈踏上了探访之路。我的目的地是习近平爷爷曾经走过的地方——上虞区道墟街道。
车轮滚动,窗外的景色逐渐变得绿意盎然。妈妈告诉我,就是这样的一个江南小镇,曾承接过化工重任,也承受了环境之痛。如今,它又涅槃重生,展开了新的蓝图。
我的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好奇,赶紧拿出小本子和相机,准备记录下这次探访的点点滴滴。
来到道墟街道办事处,妈妈的老同学阮阿姨热情接待了我们。说起道墟的发展史,阮阿姨感慨道:“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程,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阿姨告诉我,道墟街道曾拥有30余家化工企业,孕育了龙盛、闰土等世界级染料巨鳄。这些化工企业为上虞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化工企业会给环境造成污染。随着化工产业的崛起,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这片曾经的水乡美景逐渐被侵蚀。人们不敢再亲近河流,那些曾经荡漾着欢声笑语的水面,变得沉寂而冷漠。然而,历史的转折点总是充满了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曾来到道墟,深入调研,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他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这里得到了深入的贯彻和落实。道墟街道人民意识到在时代的更迭中,青山绿水不能更不该因发展而迷失。于是大家众志成城,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生态治理之路。他们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把厂房搬迁到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切断了污染源,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他们利用闲置的厂房,开始了“腾笼换鸟”之路。他们建成了先进的制造业基地,还打造了全球领先的“龙盛研究院”。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利用“染料—中间体—硫酸—减水剂”循环经济一体化产业生态园,成功开创了国内精细化工行业循环经济的先河。经过数年的努力,水乡终于重现了昔日的风采,道墟人以青山绿水为依托,实现了“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这不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诠释吗?
听了阮阿姨的介绍,我迫不及待地想去走走看看。
江南水乡果然名不虚传。道墟的河道纵横交错,一座座古朴的石桥为小镇平添了几分温婉。桥下清波漾漾,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河道两旁绿树成荫,水乡民居点缀其间,白墙黛瓦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不远处,称山如一道绿色屏障,似隔断了尘世的喧嚣。满山茂林修竹,目之所及都是深浅不一的绿色。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嗅着泥土的芬芳,感受青山绿水的妩媚,仿佛时光也慢了下来。
就这样走走停停,用相机记录一帧帧乡村美景。在一个河埠头,我看到一位老人正撑着小船捞浮萍。我赶紧把这个画面拍摄下来。老人把船撑到岸边,跟我攀谈起来。这位宋爷爷是一位普通的道墟居民,他见证了道墟的变迁。当化工污染严重时,家园被笼罩在一片灰暗之中,河水变黑,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如今,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宋爷爷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做些什么。于是他自发组织起一支环保志愿队,每天清晨和傍晚,他都会带领志愿者们沿着河道捡拾垃圾、清理杂草。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他们始终坚守在保护环境的岗位上。宋爷爷骄傲地说:“现在的道墟,可成了香饽饽。许多上海、杭州的退休工人都来这里安家了。”宋爷爷的话真诚朴实,饱含着对家乡的深情。
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上,浮光跃金。我站在河边,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温暖,聆听着河水潺潺的轻响。这一切的美好都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宋爷爷这样默默付出、守护家园的普通人。
我突然明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或理念,它更是一种情感、一种责任、一种行动。只有我们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爱护大自然,珍惜环境资源,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绿水青山”才会真正成为我们共同的财富和幸福源泉。
这次探访让我深刻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肩上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要向宋爷爷他们学习,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把“青山润目,流水静心”的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指导教师:龚永娣 黄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