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实验 演绎精彩
——教体系统力推全国“央馆虚拟实验”试点工作一瞥
通讯员 王高锋 本报记者 万均
“思”长远
组建“1+3”组织架构
2022年金秋九月,我区多年探索出成果:国家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公布了全国首批“央馆虚拟实验”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名单,我区一举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同时,百官小学、滨江小学、实验小学、浙师大上虞附中、实验中学、上虞外国语学校以及春晖外国语学校等7所中小学成为首批试点校。
试点名单一公布,区教体局就迅速行动,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精心制定出台《上虞区央馆虚拟实验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工作方案》,围绕“有组织的规模化、高质量的常态化”工作目标,思谋长远发展目标,从建立一整套适合规模化应用的体制机制、建设一支虚拟实验教学骨干教师队伍、形成一批虚拟实验教学成果、培养一批优秀培训基地培训师等四方面,着力构建具有上虞特色的虚拟实验教学可持续发展模式。
如何创新推进试点工作?在统一认识前提下,教体系统多方协同,着力构筑“1+3”试点工作组织架构,即成立1个领导小组,组建师资培育、规模应用、评价保障等3个工作小组,统筹推进落实各项试点要求;同时,给各工作小组明确了具体工作抓手:如师资培育工作小组着力主攻“师训+培训基地”,规模应用工作小组着力承担“巡回研讨+假日活动”,评价保障工作小组力推“试点扩面+成果平台”等。
在此基础上,全系统召开试点工作启动会,阶段性组织推进会,强化面向一线教师的虚拟实验融合教学课例展示、专家报告和技能操作培训等;采取集中研讨+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多样推进试点工作。
“行”当下
精心创设特色活动
6月6日,全区“央馆虚拟实验”教学巡回分享研讨活动在实小集团实验小学举行。
活动中,区电化教育馆负责人作工作部署;区“央馆虚拟实验”教学研究工作室负责人作总结;实验小学吴娟娣、百官小学傅滨飞、滨江小学夏安琪三位教师执教三堂展示课等,可谓干货满满,与会者收获颇丰。
这是我区在力推“央馆虚拟实验”规模化应用全国试点区工作中的特色做法之一。
在推进试点工作中,教体系统秉持试点要求,立足当前校情、师情、生情,紧贴教学实际,大胆实践,探索出了“巡回分享研讨活动”“虚拟实验假日计划”“优质资源目录推荐”三大成功经验,并及时面向所有试点校进行推广,持续深化试点应用。
——巡回分享研讨活动。采取区域“试点校—普通校”同步推进管理措施,定期召开巡回分享研讨活动,带动区校同步推进实施。
每年初,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巡回分享研讨年度活动方案,由各试点实验校承办,一般每月一次轮流组织开展,现已轮流承办区级研讨活动11次,24位教师上了示范课,12位教师作了经验分享,参与师生3000余人次,每一次巡回分享研讨活动都由区学科教研员参与选课磨课和课例点评,涌现了一批虚实结合优、教学效果佳的课堂案例。通过活动引领,虚拟实验在课堂上的融合能力越来越强,虚实结合的精准性越来越高,有效弥补了生物实验耗时长、危险实验安全无法保障、电学实验容错性差等实体实验缺陷。
——虚拟实验假日计划。按年度开展虚拟实验寒暑假活动评比,即虚拟实验“假日计划”。至今已开展评比活动6次,收到学生照片、视频近5000个,参与学生超15000人次,累计评选出优秀假日活动75个、优秀学员268名。
同时,教体系统连续三年在浙江省“之江汇”广场开设“一起实验吧”专场活动,已累计开设网络在线课程10个,开设“灵境科学社团空间”,5位优秀教师共同组成网络学习社团,发动全区中小学生、辐射全省中小学生,共同开启假日科学之旅,并同步开展科学实验网络直播周,进一步提升假日学习覆盖面,累计在线学习超100万人次。“灵境科学社团空间”被评为省优秀社团,相关两所学校被评为优秀学校空间。
——优质资源目录推荐。将虚拟实验教学成果纳入实验教学管理示范校创建指标、学校年度工作考核指标,带动更多学校参与实践应用。
与此同时,组织优秀教师力量,梳理出符合浙江课标体系的《上虞区央馆虚拟实验优质资源推荐目录》,面向全区学校教师推荐发布,从教材章节、资源类型、推荐理由、使用建议,到资源链接地址一键直达,为一线教师的常态课堂使用提供了便捷的取用途径,促进了优质资源的快速、全域共享。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