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绘人生 热血履师责
——区“龙盛青年教师标兵”汪红飞纪事
本报记者 戚罗燕
![]() |
作为90后的优秀代表,区职业中专教师汪红飞工作十余年,扎根职教沃土、静心辅导、潜心育人,辅导学生参加各类各级工程测量职业技能大赛,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4次,省级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获市级奖十余次。她连续两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工程测量比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并荣获2023“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建筑工程测量施工测量赛项(中职组)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还获评区综合先进个人和“龙盛青年教师标兵”等。
青春绘人生 热血履师责
——区“龙盛青年教师标兵”汪红飞纪事
本报记者 戚罗燕
勇于挑战 弥补空白
2012年,汪红飞来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主要负责建筑工程测量教育及辅导学生竞赛工作。但她是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出身,没有辅导经验,且当时建筑工程测量赛项一直来是该校技能大赛的软肋,一直止步于市赛,长期未能突破市赛层面。
面对挑战,汪红飞迎难而上,凭借自己学生时期打擂台赛的经验,为学生制定了详尽的备赛计划,分阶段分环节完成备赛任务,把训练项目拆分再拆分,让学生形成肌肉记忆,让漫长的备赛过程变得有条不紊;同时全程陪同学生备赛,追求教育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训练是艰苦的,也是枯燥的。前期时,汪红飞每天5点就和学生们一起在操场上开始体能训练;炎炎夏日和寒冷冬季,她始终坚守在户外,带学生背上笨重的测量器材,在户外进行反复奔跑、测量、计算,很多时候持续到晚上10点。
命运总会眷顾有准备的人。2018年6月,汪红飞带领学生参赛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学生技能大赛建筑工程测量比赛,经过专业理论和两个模块测量实操的激烈比拼,她指导的测量团队在全国112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填补了该校及全区国赛金牌空白。
匠心育人 呵护成长
技能之难,难在坚持;竞赛之难,难在指导。多年来,汪红飞深谙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需求,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积累、技能提升,更致力于培养他们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
对于那些不自信的职教生,汪红飞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对于静不下心学习的学生,她带领学生冒酷暑、战高温,在艰苦的户外训练中锻炼学生意志,也让他们更加珍惜室内的理论学习时光。
“你之前这个项目最好成绩是10秒,今天目标是再快1秒!”训练场上,当学生们听到这个要求时,瞪大眼睛,觉得那么不可思议,10秒已经远远达到了国赛的要求,还需要再快吗?然而一年后,那些经过训练的学生,不断突破个人极限,刷新自己的纪录。汪红飞坚信,只要学生具备扎实技能、过硬心理素质和强大的应变能力,就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领先。因此,她开始转变战术,不再给学生设限,而且鼓励学生追求更好的成绩。
汪红飞也深知“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道理。面对行业转型升级与技术发展的新变化,她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积极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不断钻研热门知识,以确保自己始终站在技术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