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塘镇创新推行“五节联调”工作法
绘就基层善治“新画卷”
本报记者 成波
![]() |
![]() |
父子因住房问题发生纠纷、因围墙高低引发了一场邻里争吵、夫妻俩一时拌嘴升级到要离婚、高铁运行对附近农户造成了噪音影响……翻开长塘镇调解登记表,可以说件件小案关民生、桩桩小事系民心,而一个个“双方同意”“和平解决”的调解结果,则诠释着长塘镇创新推行的“五节联调”工作法的及时与高效。
“今年一季度以来,我们共调解各类矛盾80余件,调解量同比增长155%,信访总数同比下降31.82%。”长塘镇平安法治办主任介绍,自2018年杭绍台高铁征迁以来,长塘镇因矛盾纠纷引起的信访激增,2019年信访案件数达459件,同比增134%,此后几年信访量一直在高位运行。为此,2023年起,长塘镇深入分析矛盾属性,根据矛盾成因、纠纷程度、发展走向,积极探索实践“枫桥经验”模式,实行以“微小矛盾网格劝调、突发矛盾随车跟调、一般矛盾镇村协调、重大矛盾专家深调、疑难矛盾乡贤帮调”为主要内容的“五节联调”新模式工作法,以调息访,以调降访,实现了矛盾纠纷分类处置,多种力量合力共治,2023年信访总量下降26.9%,为营造和谐发展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微小矛盾具有多发性、隐蔽性,常见于邻里纠纷、家庭矛盾。长塘镇按照“早发现、早介入、早调解”的原则,依托基层网格员队伍,开展常态摸排、“敲门”行动等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各类矛盾纠纷信息线索,由网格员就地调解。同时,开通“96111”群众热线,畅通群众反馈渠道。2023年以来,共受理网格事件1165件,累计化解微小矛盾纠纷178件,办结率达100%。而对于具有突发性、易激化的突发矛盾,长塘镇利用矛调中心和警务站联合办公优势,探索实施人民调解员跟随公安民警共同处理纠纷类110警情的工作模式,做到对民事类纠纷警情的提前介入,避免因现场处置无效造成的重复报警和矛盾升级。自“随车调解”实行以来,处置纠纷类警情160余起,现场调解成功率达95.2%。
针对村级不能解决的,涉及土地承包、房屋权属、遗产纷争等相关政策处理的一般矛盾和政务类矛盾,长塘镇实行联村组、责任办线和村干部会诊式联合调处、提级管理。利用“周三下村日”,定期会商村内矛盾,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基层末梢”为“治理前哨”。“五节联调”工作法推行以来,涉该四类信访量同比下降45%。
去年3月,长塘村一农户聘请民间包工头为自家建房,结果发生意外亡人事故,赔偿涉及金额100余万元,户主、包工头及受害者家属三方各执理由,并产生聚众闹事的苗头,长塘镇通过品牌调解室“老樊调解室”的专家调解员介入,经过两轮调解,成功达成了三方协议。
“因民事纠纷发生伤残、交通亡人等案件等重大涉法涉诉类矛盾,我们以品牌调解室为主导进行化解。”相关负责人介绍,“老樊调解室”已成立近10年,目前设四星级调解员1名,三星级调解员7名,负责人樊新放为绍兴市金牌调解员。调解室还邀请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专业人员联合调处,做到依法依规。2023年以来,该调解室调解重大矛盾纠纷30起,其中重大疑难纠纷4起。
另外,疑难矛盾纠纷周期长、跨度大、化解难,且容易形成信访积案,对社会维稳压力大。对历年信访积案,在维持现有政策底线情况下,长塘镇通过由联村领导包案,经过全方位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邀请知名乡贤、企业家、三师三员等联合帮助调处。首先从感情牌打起,慢慢打开信访人心结,再力所能及地帮助信访人解决实际困难,从而达到彻底化解的目的。如某村民因土地纠纷多次上访,因邻里积怨较深,镇村沟通极为不畅,后在乡贤协助下,又发挥“情感网络”优势,经过多次沟通对接,将该信访积案成功化解于法理中。
“目前,《长塘镇关于进一步构筑大稳定格局建立‘五节联调’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正在完善讨论中,我们将持续深化探索‘五节联调’工作法。”长塘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长塘将积极引导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基层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绘就基层善治“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