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专版

[灵运村] 山水忆灵运 一桥牵乡愁

本报记者 宋彦佩 文 特约摄影师 刘育平 摄

  【山水灵运泽后人】

  永嘉太守谢灵运,隐居谢岙名始宁。据村里老人介绍,灵运村的村名跟谢灵运曾在此地隐居有关,还有灵运古道等遗迹,但现已不知所指。

  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著有《山居赋》,其间记载,隐居章家埠谢岙种茶桑、养蜂蜜,而留谢氏后代。至今,谢岙自然村内仍以谢姓为多。因谢灵运喜欢旅游,登着谢公屐,曾游历过周边的山山水水,村里也留下了不少关于他的传说,如《赠银葬母》《才高八斗》等。

  山水诗风、文化兴盛。据传,灵运村文化盛事多,早在明清时代,为发扬孝德文明礼仪风俗,村里多处兴建庙宇祠堂,以“三庙六祠堂”闻名,即岳庙、新庙、章家庙,不同宗属建造起章家祠堂、谢家祠堂、陈家祠堂、张家祠堂和2个王家祠堂。

  三庙中以岳庙最为壮观,四角凉亭、雕刻石柱、画漆台角、戏台,无不见证着古代民间工艺之精湛。庙前庙后、东西南北,饭馆、酒楼、茶楼、市场、赌场随处可见,庙会灯会期间各地香客纷至沓来,看戏逛市,大街小巷热闹非凡。

  六祠堂要数张家祠堂最为有名,张家祠堂建筑别有风格,建有四角凉亭、清水池塘,竖有皇上圣旨石碑一块。可惜碑文失传,难以考证,内容大概说的是张家上代出过一名高官,皇上曾御旨立碑表彰,传世后人。

  人文历史底蕴深厚,泽被后人民风淳朴。历代灵运村村民勤劳质朴、重孝懂礼、气节相高、文化淳厚。近年来,灵运村以“崇孝守信、务实创新”的新时代精神,正努力将村庄建设成为“人文灵运”“精致灵运”“幸福灵运”。

  【一桥横渡牵乡愁】

  很多人对老章镇的记忆,除了那条章家埠老街外,更多的是章镇大桥。而章镇大桥一头连着灵运村,一头连着章家埠村,宛如一条纽带连接起了章镇的东西片区。

  章镇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独塔预应力混凝土公路斜拉桥。该桥建于1983年10月,全长303.69米,桥塔高32.3米,主孔长226米,宽12.8米,是竖琴形拉索的独塔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

  章镇大桥的建成,结束了章镇人民几百年来靠摆渡过江的历史。从此,东西两岸往来便捷、南北纵横顺达畅通,整个虞南地区与浙东浙西乃至天台、黄岩、温州、宁波、杭州、上海等地四方连接、八方融合,打开了章镇与周边各地的开放大门。

  随着交通路网建设飞速发展,章镇大桥新建计划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无论去留如何,在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章镇大桥已经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了章镇大桥外,灵运村内的猫山闸,亦叫猫山分洪闸,也是一处护佑民生的实事工程。该水闸建于1956年,全长60米,8个闸孔,因位于猫山脚下,故称猫山闸。在1962年第14号强台风中,该闸作为曹娥江的分洪闸泄洪,保护了章镇城区的人财安全。2008年5月,猫山分洪闸加固工程竣工,8孔改为6孔,每孔宽4米,设计最大流量722立方米/秒,为中型水闸。

  【章镇特产美名扬】

  上虞特色美食,就有章镇小蛋糕。如今,这款70、80后的儿时美食,依然捕获了年轻人的味蕾,尤其是小蛋糕新鲜出炉时,干净的配料、香软的口感,在一众美食摊上广受青睐。

  生产章镇小蛋糕的厂家——章镇镇佳佳许林食品厂就在灵运村,这里店面不大,但顾客盈门,而且配送到区内外各大超市经销。灵运村素来注重弘扬孝德文化,每年重阳节,村里都要看望慰问村内老人,还举办过集体庆金婚活动,这章镇小蛋糕便是赠送老人们的必备礼物。

  与小蛋糕相媲美的是章镇小酱瓜及章镇酱油等,这些记忆中的美食10多年前便悄然退出舞台。但通过多方努力,作为非遗文化传承,章镇小酱瓜及章镇酱油有望复兴,再返市场。据灵运村党总支书记谢达仁介绍,该村已辟出生产场地,聘请以前章镇酿造厂的老技术人员,对章镇特产美食加工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如果顺利的话,今年下半年便可以上市。

  “灵运村毗邻章镇老街,商贸业繁荣,不少人喜欢来章镇老街逛逛,这些章镇特产便是最好的伴手礼。”谢达仁说。


上虞日报 专版 00003 [灵运村] 山水忆灵运 一桥牵乡愁 2024-05-29 上虞日报2024-05-2900004 2 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