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新闻·综合

我区建成75家老年助餐点,老年助餐服务覆盖20个乡镇街道

从“舌尖”出发,让幸福养老有味道

  本报讯 (记者 单佳钰) “今天吃油爆大虾!”5月27日上午,东关街道老年食堂——晚晴食堂的后厨一片忙碌。老人们三三两两进来,有说有笑,一边与帮厨阿姨打招呼,一边夸着当天的菜品丰富又营养均衡。

  近年来,我区积极打造“孝德晚晴”养老服务品牌,建立完善为老组餐服务体系,着力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打造舌尖上的养老服务。从2021年开始,我区就出台了《关于开展2021年养老扶弱工程的通知》,正式启动老年助餐工作,并连续三年将老年食堂建设列入区级民生实事项目。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区域性食堂+助餐点+配送”的助餐体系,打造“晚晴餐厅”老年助餐服务品牌。

  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75家老年助餐点,其中“晚晴餐厅”18家、“晚晴助餐点”57家,老年助餐服务已覆盖20个乡镇街道,村社助餐服务覆盖率达71.3%。

  我区创新精准施策、长效运营的助餐模式,在建设补助上,区财政对不同类型的助餐场所及设施建设进行差异化补助,“晚晴餐厅”按建设成本70%,限高7万元给予补助,“晚晴助餐点”和“晚晴送餐车”按最高2万元给予一次性补助。在运营补助上,实行分年龄、分类别的差异化补助,对健康老人,按60至74周岁、75至84周岁、85周岁以上划分,由区财政分别给予2元、3元、4元/餐补助,乡镇街道结合自身财力配套2-4元/餐补助。在此基础上,针对特殊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由区慈善总会实施“慈善资金助力困难老年群体助餐”项目,对特困失能老人就餐和送餐服务给予补助。据统计,老年助餐点位的年助餐数已从2021年的1.7万人次提升到2023年的69.4万人次,累计助餐数突破130万人次;日均助餐数从2021年的380人次提升到4000余人次。

  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规范提升全区老年食堂的建设、运行,以更优的服务、更有力的监管,推动老年助餐工作走深走实。统筹规划老年食堂助餐网点设施布局,今年计划新增62个老年助餐点位,其中新增16家老年食堂、46个助餐点,打造15分钟老年人助餐服务圈;综合利用区域性老年食堂场地,开展观影、戏曲、膳食讲座等系列活动,提升老年人助餐、娱乐、康养一站式体验感;丰富老年人食堂菜单菜谱,根据当地老年人喜好,提供“订单式”“菜单式”服务。


上虞日报 新闻·综合 00002 从“舌尖”出发,让幸福养老有味道 2024-05-28 22247297 2 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