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勤共治 探索“城区宁静型”警务
上虞区公安发动多元主体力量治理噪音污染
签订行业公约守护“耳畔宁静”
“要减少噪音,需要协同共治”,浙江省绍兴市公安局上虞区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虞构建公安、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部门协同联动的治理框架,围绕道路交通、社区等噪音问题突出领域,出台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给城市降噪。
位于上虞区曹娥街道的德济苑社区,沿街商铺多达400家,以前噪音扰民等问题时有发生。“自3月开始,所有商铺签订了治理城市噪音文明公约,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噪音扰民投诉。”社区负责人潜金花告诉记者。去年5月,由曹娥派出所推动组建的“虞警商社联盟”成立后,先在几家大型商场试点签订治理城市噪音文明公约,现在已扩展到所有商户。
上虞区依托分局、派出所、警务站三级生态警长制,由各级警长与辖区内经营主体签订治理城市噪音文明公约、广场文化活动公约,村社组织与村(居)民签订公约,凝聚全民治理噪音共识。截至目前,已有58家单位、37个商超、146个店铺、82个村社主动参与共建,累计签订公约、倡议书3566份。上虞区分局打造以“生态义警”为品牌的治噪共同体,发动“虞警商社联盟”“虞城物联会”、KTV行业协会等自治组织39个,发展业委会成员、保安员、外卖员等平安志愿者240余名,构建“生态警长+N”的生活噪音群防群治队伍,自治网络目前已辐射37个小区,实现95%以上噪音问题在基层一线及时消除。
“数字+人工”实现精准降噪
“宁静不是绝对安静,而是为了保障居民正常生活,借助技术手段,把噪音分贝降下来。”上虞区分局有关负责人说。他们在浙江省率先开发了城市噪音智慧监管平台,打通110接警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等渠道,对各类噪音问题分类归档,绘制噪音警情、涉噪敏感场所点状分布热力图。
“你驾驶的车辆经过市民大道鹤琴幼儿园段时,噪音高达80分贝,超过了白天75分贝、夜晚55分贝的标准,请你查看一下公告,并把行驶过程中的运动模式切换成普通模式。”近日,市民陈先生接到监管平台打来的电话和短信提醒,他表示一定改正。
“飙车炸街”的行为让市民深恶痛绝。去年年初,上虞区在城区主要路段布建“炸街扰民噪音检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可自动过滤鸣笛声、救护车消防车警笛声、鸟叫、广场舞、风雨声、胎噪等普通的交通噪音和环境噪音,利用视频网络,精准识别车牌,固定“声音云图”和照片视频等证据。“已抓拍超分贝机动车417辆,拦截查处‘炸街’改装车103辆。”上虞区分局交警大队负责人说,“飙车炸街”行为现已大幅减少。
给广场舞音箱安装“金钟罩”
“每天晚上四五百名舞者云集在此,越放越响的背景音乐,一度成为周边住户投诉热点。”曹娥派出所副所长徐建林告诉记者,今年年初,上虞区生态环境等多部门联合约谈舞蹈队伍负责人,并对播放音乐的人员进行培训。
针对广场舞扰民难题,百官派出所的民警研发了降噪“神器”:给音箱安装上装着轮子的“金钟罩”,原本四面八方扩散出来的音乐,现在只有广场上的舞者能听到。
上虞区分局还根据噪音警情,实时调整巡逻路线,开展警示性、劝导性巡逻;将噪音治理纳入生态警务重点问题清单,发动“生态义警”对酒吧和KTV经营者、露天音响持有者开展宣传教育,防范噪音扰民。
与此同时,他们发挥生态联勤机制的综合协调作用,加强会商研判、任务分解、联合执法,破解涉及多部门的噪音治理难题。比如,针对某小区垃圾清运车噪音扰民问题,由综合执法、生态环境和建设等部门联合研究,通过调整垃圾清运作业时间、更新清运设备等手段,有效处置噪音问题。此外,上虞区合理布局广场舞场地,配备隔音设施,将18支被多次投诉的广场舞队伍整合引导至隔音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