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教育周刊·课堂内外

家校共携手 耐心护成长

上虞外国语学校 陈晓 口述 本报记者 万均 整理

  陈鹤琴先生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这些做大人的尚且知错犯错,何况这些小孩子?”此话有理,作为班主任,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当孩子们犯错时,必须拥有耐心、细心、责任心,同时携手家长,真诚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守护他们健康成长。

  乖巧女生 频违纪

  多年前,我的班里有位乖巧守纪律的女生小王。她身材娇小,性格内向,常年坐在班级第二排;课间最喜欢玩头发,时不时拿出小镜子看看自己的秀发是否凌乱了。午睡过后,她总会拿出小梳子,给自己扎一个顺溜的马尾辫。课堂上,马尾辫总是安安静静地垂着,就像它的主人,默不作声的。

  有一学期期末时,她连续几天都迟到了半小时,而且一连几天都不穿校服,只穿了一件不合身的皮衣。我提醒了几次,她看起来好像有话要说,但还是闷声不响,似乎要挑战我的权威。没想到,接下来她又连续一周迟到且不穿校服,班里其他学生都在窃窃私语。

  师生谈话 晓内情

  我猜想:小王是青春期叛逆,不愿意穿校服,抑或想要打扮得更漂亮些吧?这个习惯得改掉!

  有一天早自习结束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问她:“你最近为什么每天都迟到?而且也不穿校服?”她低下头,摆弄着衣角,不说话。“如果你家里有什么困难,你可以告诉老师,再说你家住在学校隔壁,走路只要五分钟,迟到很不应该啊!”我接着问。她还是默不作声。我等了好一会儿,她都不开口。我的耐心快耗尽了,她才开口说:“老师,我们去办公室外面聊吧。”

  我们走在学校的竹林小径上。她低着头,马尾辫有些凌乱,情绪慢慢地平静下来后,她说:“因为我和妈妈吵架,被妈妈赶出来,只能住在偏远的姑姑家,穿姑姑的衣服。早上我还需要转两次公交车才到学校,所以才会迟到的。”

  这个答案让我大吃一惊。“那你为什么会和妈妈吵架呢?”她又不肯说话了。于是我说:“你放学后,把吵架的原因写在纸上,明天交给我,可以吗?在我心里,你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陈老师很想帮助你,你可以给我这个机会吗?”她点点头。

  第二天一早,小王交给我一张字迹凌乱的纸,读完上面的文字,我大致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小王的家庭比较复杂,母亲离异后带着她来到上虞,和后爸组成家庭后,又生下了小王的弟弟。小王一来觉得母亲更偏爱弟弟,对她的关心太少。她觉得妈妈对她的爱已经消失了,所以她经常顶撞母亲,母女俩存在嫌隙已有一段时间。二是因为小王的父母离婚早,亲生父亲十几年来都不拿出抚养费,母亲闹到法庭,才给了三万块。小王很想念父亲,去找父亲时,后妈又逼她还三万块。不懂事的她竟然给母亲打去电话,叫母亲拿出三万块。这样一来,小王的母亲又生气又痛心,两人的关系彻底僵化了。这才导致母亲气得将她赶出家门。

  以情入理 解心结

  情况调查清楚后,我有点为难:作为班主任,我没有资格去批评她的父母。但是如果不处理好这件事情,又会影响小王的学业和身心健康。我思忖着必须慎重地采取措施,否则会适得其反。

  于是,我联系了小王的妈妈。电话那头的王妈妈依然火冒三丈,不肯让小王回家。打完电话,我意识到,小王的问题出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王妈妈很爱孩子,但是孩子却感受不到母亲的爱。王妈妈也想把孩子教育好,但是却不会用科学的方法去沟通。要想转变这个孩子,先要转变她妈妈的教育方法。

  我通过多次与王妈妈进行交流,告诉王妈妈应该如何去做来消除母女嫌隙。比如可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陪同孩子做作业,周末陪着孩子一起运动,减少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同时孩子在学校取得的点滴进步,家长在家里也可以多多进行表扬,让孩子重拾对学习的兴趣。在我多次耐心交流下,王妈妈的态度终于有所转变。

  一天午休时,我叫来小王,让她自己谈谈自己的妈妈。我给小王倒了一杯水,然后坐在她旁边,听她絮叨出自己的想法。从她口中,我了解到王妈妈在工厂上班,经常是上夜班,白天补觉。这样日夜颠倒的生活让她休息不好,随之脾气也越来越暴躁。而且王妈妈离婚再嫁,又生了孩子,还得照顾孩子和丈夫,这又进一步压缩了关注小王的时间。在小王的描述中,我感到王妈妈真的是个非常辛苦的母亲。

  我拿出一张白纸,画了一条线段,对小王说:“如果这条线段代表一天24小时,请你在上面标注一下妈妈某一天的日程吧。”我把笔递给小王。她拿着笔,迷惑地看了我一眼,然后标记了妈妈一天工作,干家务和休息的时间。她放下笔,我问她:“如果让你和妈妈交换身份,体验一天,你愿意吗?”小王摇摇头。“为什么呢?”“妈妈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太累了,我做不好的。”

  我拍拍她的肩膀说:“是啊,你妈妈上完八个小时的夜班,回家还要烧一日三餐,送弟弟去幼儿园,还有各种家务,留给她睡觉的时间很少!你在家给妈妈帮忙吗?”小王摇摇头,这个答案在我预料之中,因为和王妈妈的沟通中,我已知道小王在家不爱干活,还经常发脾气。于是我趁热打铁说:“你希望妈妈多关爱你一点,多理解你一些,老师也觉得你没错。爱不会消失,爱需要彼此的珍视,因为爱是相互的,那你愿意珍惜并多爱妈妈一点吗?你可以帮妈妈干一些简单的家务吗?”小王点点头,似有所悟。

  日子一天天流过,小王的转变表现越来越明显。在我的课堂上,她也比过去更积极,甚至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课堂上古诗默写的正确率也高了很多。当小王有所进步时,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表扬。数学单元测试中,小王的分数由倒数前五名变成了班级第二十五名,我在班会课上表扬了她,并把这个喜讯告诉她妈妈。王妈妈也很高兴地说:“这孩子,终于知道要好好读书了。”就这样,我不断地真心肯定她的进步,让她和妈妈都看到了希望。

  教师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简单的称赞,都有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因此,班主任与家长交流时应先对孩子的闪光点加以肯定,让家长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一封家信 终和解

  双方都有了谅解和好之意,我趁热打铁,又一次找来小王,再一次谈心,先肯定了她这段时间学习自觉,劳动积极,再建议她对待后爸要有礼貌,在家里要手脚勤快,多关心妈妈。小王也觉得过去的自己的确太不懂事,不知道心疼妈妈,还保证以后再也不会这么任性了。

  我见时机成熟,就组织了“一封家信诉衷肠——给父母的一封信”的班会课。课上我组织所有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把那些难以启齿的话写在家书上,信里可以有吐槽或建议,有道歉或感恩。孩子们回家后把信交给了父母,我也在钉钉召开了家长会,嘱咐家长们要从内心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倾听孩子,捕捉孩子发出的信号,由内而外地去解决问题。

  班会课上,小王给妈妈写了一封道歉信。我请王妈妈来了学校,看了信王妈妈感受到孩子的悔改之意,气也消了。我叫来小王,她看到妈妈的时候,眼眶红了,低下头说:“妈妈,对不起,我错了。我不该说那样的话,我再也不和你顶嘴了。”

  王妈妈的眼睛也有些湿润:“放学早点回家,妈妈做你爱吃的菜。”

  “要不你和妈妈拥抱一下吧!”我拉着小王的手说道。母女俩轻轻地抱在一起,两个人的嘴角都向上翘起。随着上课铃声响起,小王快步走出办公室,一路小跑回教室,头上的马尾辫也欢快地跳了起来。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我迎着春风疾行,奔跑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只有怀着一颗爱心,让孩子们处处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呵护,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并及时客观地分析原因,正确引导,点拨,发现闪光点再加以鼓励。同时也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托起孩子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上虞日报 教育周刊·课堂内外 00008 家校共携手 耐心护成长 2024-05-25 上虞日报2024-05-2500010 2 2024年05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