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价考评全省第七、全市第一
上虞,再夺“天工鼎”
本报讯 (记者 张诚 通讯员 周媛媛) 5月24日上午,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传来喜讯,我区再次获得浙江制造业领域最高荣誉,连续两年蝉联“浙江制造天工鼎”,综合评价考评持续保持全省第七、全市第一,充分彰显了“上虞制造”的硬核实力,为图强争先、领跑竞跑注入强劲新动能。
抢占“制”高点,赢得新未来,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省“415X”和市“4151”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制造强区“1215”专项行动,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夯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根基。去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515.66亿元、制造业增加值504.05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66.65亿元,规模体量均居全市第一。今年一季度,全区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91%,制造业投资增速30.8%,均列全市第一。
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举、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联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成为上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签。去年新引进10亿元以上制造业重大项目14个,其中百亿元项目2个;省制造业重大项目、省千亿技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28.7%、134.8%,制造业投资增速全年增长20%以上。精细化工核心区、集成电路协同区等“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持续深化,先后争取到省级激励资金合计3000万元,“产业链‘链长+链主’协同生态体系建设提升试点模式”列入全省“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经信领域试点。全力竞速数字经济新赛道,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新增2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家制造业“云上企业”以及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和14家市级绿色工厂;“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模式实现技术输出,电机产业大脑已覆盖全国29个省(市、区)、20个上下游行业,入选省实施三个“一号工程”第一批典型案例,电机制造列入2024年度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财政专项激励试点,省级未来工厂达到2家,数量占全市一半。
企业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我区坚持做优“龙头企业+专精特新”文章,以上市公司为龙头,带动培育一批专精特新配套企业,推动产业链延链固链稳链强链。目前,全区共有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6家(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4家,数量均居全市第一。大力开展“爱企行动”系列活动,开设“政企服务直通车”、打造“益企来”专题服务品牌,共计开展惠企活动80场,累计参加企业4633家次,完成政策兑现2.2亿元,减负30.2亿元。以未来产业社区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工业有机更新,推进工业全域治理,共计盘活土地3000余亩,全面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