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景两地“教共体”互动送教常态化
鹤小集团凤山校区师生首赴山海之约
本报记者 陈婷 通讯员 朱丽娟
近日,鹤琴小学教育集团凤山校区首次组织28名师生赴景宁实验二小,开展跨地区教共体线下研学活动,真正实现虞景“山海协作”学校之间的双向奔赴,开启两地教育研学合作之旅的又一个重要里程。
活动中,鹤小师生们不仅欣赏了实验二小的特色才艺表演“口风琴”,观看了《魅力篮球操》大课间,还参观了学校的劳动基地、食育坊、图书室、书法教室、运动操场等。同时,学生们又将五彩许愿星、印有各个大学的水笔、金榜题名的书签、青瓷水杯等提前准备好的礼物与景宁实验二小的学生进行互换。学生陈悦然自豪地说道:“我准备的是一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邮票,它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祝英台是我们上虞人,上虞还有英台故里这一景点,欢迎你们来上虞游玩。”
随后,学生们在丽水市学科带头人柳卫聪老师的带领下,体验了一节富有创意的《DIY畲族挎包设计与制作》课。课堂上,大家一同探讨畲族特色彩带与畲族挎包设计,亲自动手制作畲族挎包。紧接着,实验二小德育副校长梅金铨和体育老师叶伟敏还为师生们带来了一节具有畲族风情的体育课,介绍了各种畲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由来及其趣味玩法。师生们第一次尝试“摇锅”“3人板鞋”“龙凤接”等民族体育项目,在欢笑中感受畲乡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宋一铭兴奋地表示:“摇锅太有趣了,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锅,课后我还特地去查了摇锅的由来,原来是端午节当地人为了将滚烫的竹叶灰搬回家发明的。现在摇锅不仅是一项民间体育项目,还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天,师生们还前往景宁县行知研训基地,体验农耕课程,感受劳动之乐。大家纷纷表示,此次研学之旅不仅领略了畲族的风土人情,还深刻体会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回去之后,我要继续努力学习,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要自觉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学生徐唯好坦言自己收获满满。
活动中,两校领导专门召开“跨区域教共体发展”主题座谈交流会,回顾总结以往活动成效,并对后续的相关活动展开初步设想和规划。据了解,两校自成立跨区域教共体以来,每周都会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线下,实验二小师生曾两次来虞开展研学活动,为两地师生的交流互动搭建起了学习平台。“此次是上虞师生首次来到景宁开展研学活动,跨区域教共体的线下交流互动,让‘虞景两地’的优质教育资源‘研’在一起,推动了教育共富,拓宽了互相学习的渠道,有效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共同提升。”实验二小校长陈兴建连连称赞。
鹤琴小学教育集团总负责人樊曹阳表示,教育资源“共享+互访”式的研学活动,不仅有助于增进两地学生的交流和理解,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历,更有助于落实跨地区教共体结对帮扶工作,实现“虞景两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