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新画卷
我区成立大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一体化联盟
本报讯 (记者 沈嘉玲) 近日,在全区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项目化展示活动上,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盖北镇中心小学、龙山学校、杭州湾未来城小学签署大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一体化联盟协议,标志着我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已迈入新阶段。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国家繁荣稳定、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基石;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更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大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一体化联盟成立后,四校将共同致力于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通过组织建设共抓、宣传教育互助、民族发展共促等举措形成工作合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各民族师生的交往、交流、交融,努力建设民族团结先进单位和品牌。
“相信此次联盟的成立将为我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注入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同伴引领。”去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的盖北镇中心小学是此次活动的承办方,在成立仪式上,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范张根表示,学校将继续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高位推动民族团结和各民族文化交融,坚持党建引领、课程引导、非遗融入、推介宣传“四轮驱动”,多形式、多层次开展“之江同心·石榴红”品牌创建工作,致力于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特色学校。
活动当天,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的学生带来了民族团结主题党课和朗诵表演。作为此次联盟中唯一的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将发挥教育优势,通过党建统领、机制融合和多元赋能,运用“虞理共进”系统化部署、机制化融合、项目化管理的成功经验,推动校地融合发展,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上虞各大校园落地生根,助力思政教育一体化工作品牌越擦越亮。
签约仪式结束后,浙江省民宗委智库专家赛来西·阿不都拉作《遇见“浙里”石榴红》主题讲座,用一个个具体案例形象生动地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实施路径,为联盟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增强了信心、指明了方向。来自盖北镇中心小学教师罗益炼、李利玉分别作《我们的传统节日》《设计学校文创袋》主题课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