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看专家带来满满就医获得感
上虞第二人民医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深度合作成果初现
本报记者 刘金平 通讯员 许红梅
“家门口”看专家带来满满就医获得感
上虞第二人民医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深度合作成果初现
本报记者 刘金平 通讯员 许红梅
就医在“家门口”,暖了心,省了劲,获得感满满。浙大一院的帮扶,将群众就医获得感的“设计图”变成了实景图,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让虞北地区百姓及周边基层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省级优质医疗服务。
2023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与上虞第二人民医院举行重点协作医院项目签约揭牌仪式,两院从此开启深度合作模式。一年多来,浙大一院选派泌尿外科、胃肠外科和消化内科等优质医疗技术团队下沉,这些省内一流的专家,除开展专家门诊外,还通过业务查房、手术带教、专题讲座、点名诊疗等各种“传帮带”方式,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医院的优质服务。同时,上虞二院定期选送医务骨干到浙大一院学习,提高医技队伍水平,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
自深度合作以来,浙大一院已派出4个科室的9位专家定期来上虞二院开展医疗帮扶。在专家帮扶下,已有1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落地,特别是腔镜微创技术日趋成熟。与此同时,MDT(多学科会诊)成为常态,通过对疑难病例的共同讨论、研究、分析,打破学科壁垒,有效推进学科建设,实现医生、科室和医院的共同提高,从而提高诊治质量,一年来已开展MDT多例。通过借助下沉专家的“外力”和本土专家的“内功”,医院整体实力和影响有了较大提升,越来越多的高质量需求患者愿意留在本地就医。
消化内科:新技术新项目频频开展,为患者带来福音
4月6日,正是浙大一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陈洪潭博士下沉上虞二院开展医疗帮扶的日子。这天,68岁的胃早癌患者张某在陈博士的主刀下成功于全麻气管插管下行胃黏膜内镜下剥离术(ESD)。
如今,像这样的ESD已经在上虞二院频频开展。在浙大一院消化内科专家的帮扶下,二院消化内科成功开展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贲门胃底息肉摘除术、结肠多发息肉圈套冷切术、黏膜切除术(EMR)、黏膜剥离术(ESD)、内镜下止血术等,新开展空肠营养置入术、肠梗阻导管置入术。食道、胃、结肠早癌早期发现率大幅度提升,发现早癌约20例,开展ESD12例、EMR150例。
一位45岁男性患者因进食不当引起腹痛、腹泻、呕吐入住二院消化内科,普通胃肠减压抗炎等无法收效。浙大一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洪潭、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杨汉良及二院内外科专家立即开展MDT。诊断结果表明,患者胃十二指肠术后,小肠严重梗阻伴腹盆腔积液,若病情持续,有继发肠绞窄、肠坏死等风险。最终,由陈洪潭主任行内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解决了患者的小肠梗阻问题。这也是二院首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标志着该院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又上一个新台阶。
据介绍,一年多来,在浙大一院专家的帮扶下,二院开设了消化内科特需门诊,陈洪潭等4位专家每周六轮流下沉二院,共计开展特需门诊500余人次,胃肠镜治疗300余人次,科室会诊40余人次。通过教学查房、远程会诊、MDT,解决了多例疑难病例诊断:如缺血性肠病、肠结核、克罗恩病、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食管反流病等,为更多的上虞及周边地区患者带来福音,祛除病痛。
两院合作,还打通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让原本“一时三刻找不到就诊方向”的患者能于最短时间内在浙大一院便捷就医,在方便患者的同时,更在精神上给予其巨大安慰。一位杜姓女子因腹部不适前往二院就医,下沉二院的浙大一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龙艳芹亲自为她做无痛胃、肠镜检查,检查中发现患者患有早期结肠癌。随后,浙大一院开启绿色通道,优先安排患者入住之江院区,并顺利实施内镜下黏膜剥离术,3天后,患者顺利出院。
胃肠外科:省城专家“家门口”动手术,病人心里踏实
除了泌尿外科、消化内科,胃肠外科也是首批帮扶学科之一。每周六上午,浙大一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杨汉良定时来上虞二院开展技术帮扶,通过门诊坐诊、教学查房、住院手术示教等方式,手把手帮教示范,面对面解疑释惑。在专家的帮扶下,胃肠外科多项诊疗技术取得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从有到优的提升,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实现该院零的突破。
一位79岁的姚姓老人因大便出血伴排便不畅来二院就医,检查中发现患者直肠有约4CM的溃疡型肿块,经确诊为直肠低分化腺癌。经过一系列术前准备,2023年4月,该患者由杨汉良主任医师主刀,在二院胃肠外科团队的配合下,顺利实施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这也是上虞二院与浙大一院深度合作后,首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续,杨主任为患者制定了科学的化疗方案,今年3月底患者来二院复查,各方面情况良好,没有发现肿瘤复发迹象。
“像这样的病人,我们之前也经常有碰到,但病人因缺乏对基层医院的信任,往往转至上海、杭州手术。因为大医院专家号难挂,病程往往就拖了下来,但病人时间上等不起。现在我们与浙大一院深度合作后,我们可以及时联系省城专家,统筹安排手术方案和手术时间,节约了排队等候手术的时间,也方便了病人,费用上更能省去不少。”二院胃肠外科主任金沥峰表示,省城专家可以在家门口动手术,病人心里踏实,而且专家每周都来二院坐诊,跟进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方案、用药,术后复查随访也方便,这让患者及家属十分安心,病人更能留得住。
在浙大一院专家的帮扶下,目前,二院胃肠外科已熟练开展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胃肠间质瘤切除术等腹腔镜微创手术,无论在手术等级还是数量上都有明显提高,胃肠手术比以前翻了一倍以上。
从之前对这些腹腔镜下微创手术的几乎空白,到现在的日趋成熟,一年多来,浙大一院专家下沉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帮扶,更让医技人员打开了思路,提升了自信。
“手术多了,对我们基层医生来讲,也是一个学习提升的过程,更有利于促进医生的技术进步。”金沥峰坦言,“浙大一院专家带给的我们不仅是技术上的提升,还有更多思想和理念上的转变,在与专家的接触中,我们看到了差距,迫使我们更加重视学习,弥补技术上的短板与不足。”
泌尿外科:
跟专家学技术,有底气开展高难度手术
自去年与浙大一院泌尿外科建立帮扶关系以来,上虞二院泌尿外科技术发展迅速,尤其在沈柏华教授和陈戈明教授的帮助下(沈柏华和陈戈明两位专家每周五上午轮流来院坐诊、手术、查房、技术指导等),已经开展泌尿外科三四类手术60余例,完成高难度、高风险的重点手术20余例。
一位72岁的患者被腰痛和血尿折磨了三四年,这次因右侧腰部反复疼痛入住二院泌尿外科。检查发现该患者肾里有个占位灶,但一时无法确定到底是肾肿瘤、肾结核还是脓肾,无法行微创,且手术风险极大,科室与陈戈明教授联系后,决定为其实施开放手术切除右肾。肾全切除术是泌尿外科的重大手术,手术时间长、手术复杂,难度相当大。陈教授亲自操刀,术中发现患者右侧肾脏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粘连明显,术中持续出血,在泌尿外科、检验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协同合作下,整整3个多小时,最终,陈教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技术,成功实施右肾全切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一位66岁的女性患者因左腰部涨感不适5年,加重再发4天后入院,经CT检查,左肾、输尿管有不少直径2cm以上的鹿角型结石。入院后患者出现高热,伴左侧腰酸胀痛,考虑急性输尿管梗阻伴感染。在沈柏华教授的指导下,泌尿外科成功为该患者在全麻下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复查腹部CT提示左侧输尿管结石已基本清除,无明显残余结石。患者表示,这次手术让她真切地感受到了微创的好处,从得知患病时的恐慌、手术时的恐惧到顺利去除结石后的坦然,她感叹道现在技术真是越来越好了!
“相比开放手术,微创手术具备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治疗效果与开放手术相同。本次手术在沈主任的指导下,取得了成功,突破了二院微创治疗肾巨大结石的技术空白,为病人带去了方便,避免了奔波劳累,更减少了开放手术带来的疼痛,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二院泌尿外科主任赵胜军说,“过去,像这样的高难度手术往往需要转到杭州、上海的大医院。现在有了浙大一院大咖、专家的技术加持,我们科室目前已经能够开展此类高难度泌尿外科手术。”
随着现代精准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泌尿外科以与浙大一院合作帮扶为契机,不断学习先进的微创外科理念和技术,并融入自身学科优势,腹腔镜下各类复杂手术逐渐开展。目前已能成熟开展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腹腔镜下输尿管狭窄重建术等一系列高难度手术。
浙大一院专家手把手心贴心的真心下沉、用心帮扶,让本土医生快速成长,在推动二院医疗技术提升的同时,也为上虞医疗水平的提高增添了新动能,为更多的上虞及周边地区患者带来福音,祛除病痛。赵胜军表示,“跟着大医院专家学技术,短短一年多时间,我们科室技术上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要是以前,一些复杂、高难度手术我们可能会建议病人转院,但现在我们完全有底气去开展手术。”
借助浙大一院专家的技术帮扶,上虞二院还大力引进先进设备,例如肾镜、钬激光等,以硬件+软件的提升,来提升医院整体技术水平,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