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教育周刊·课堂内外

(上接第一版)

  (上接第一版)

  今年,教体系统将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深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从思想引领、要素集聚、改革评价上着力,立足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等领域,进一步汇聚育人合力,强化育人实效,呵护广大青少年快乐健康全面成长。

  —— 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发挥其他课程德育功能、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将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开足开好《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国家课程,用好《人与自然》《小公民》《浙江人》《浙江潮》等省级德育教材,以及《可爱的上虞》《孝德教育》《乡贤文化》等上虞特色德育教材,严格落实每周1课时少先队班队活动,实施青少年“真善美” 种子工程,推进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推动德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做到有师资有课时有评价等。

  ——激发校园文化育人作用。鼓励各校从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建设网络文化等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校园处处成为育人的场所;创新德育载体,丰富德育内涵,挖掘德育文化,积极开展基层探索,开展学生行为规范等常规德育教育工作,积极组织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标兵等评选活动,开展“五好学生”评比活动,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各学校特色的学校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班风和学风。

  ——创设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利用节庆纪念日、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会)、团队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为重点,推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组织开展“国旗下讲话”、 清明祭英烈、军训双拥等,开展国防教育。每学年至少一次组织开展好科普节、艺术节、读书节、运动会、中华经典诵写讲等主题活动。

  ——加大实践育人力度。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的作用,实施好“春泥计划”,推进“浙里新风 虞尚十礼”文明实践专项行动,积极组织暑期社会实践,走进文化礼堂,有组织地开展科技、文艺、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文明推广、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养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课余生活方式。充分利用区内各类优秀教育基地,组织开展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工作,落实小学四年级以上每生每年3-6天研学实践教育要求。

  —— 推进管理育人落实管理细节。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将德育工作贯穿落实到学校管理细节之中。切实加强班集体建设,把环境整洁、精神团结、学习努力、秩序井然作为班集体建设的基本目标,加强班集体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强对“四特”学生以及新居民子女、留守儿童等管理和干预,备加教育关爱,健全以专业为主导、五位一体关爱帮扶、医教结合家校协同的干预机制,落实好“一帮一”帮扶、“代理家长制”等举措。

  ——加快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构建社会共育机制,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的德育工作。各校将有计划地举办家长学校,定期安排专项指导的家庭教育讲座,组织召开好家长会、家长开放日,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合理和正确发挥好家委会的作用,鼓励适度参与学校管理,组织“优秀家长志愿者”评选活动。充分依靠社区、街道、区关工委、团区委、区妇联等组织,共同关心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等。

  与此同时,教体系统将健全有效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和机制保障,将德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确立年度德育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相关责任主体;将加强法治副校长、班主任等德育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表彰激励机制;深化德育创新与科研,组织德育工作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德育论文评比、“4+1”德育微创新等活动;不断完善德育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考核和评估,健全完善德育工作评优表彰制度等。


上虞日报 教育周刊·课堂内外 00008 (上接第一版)
2024-04-20 上虞日报2024-04-2000018 2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