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起燃青春 守美育初心
滨小集团阳光小学以美润“力”护航幸福童年
本报记者 楼丽君
每天早晨,伴随着欢快轻扬的音乐,学生们怀着愉悦的心情和美好的憧憬陆续走进校园,走进教室,开启充实而又快乐的一天。
“一日之计在于晨,希望孩子们在走进校园的时候是充满了期待。孩子们迎着朝阳,踏着曙光走进校园,这份朝气蓬勃在音乐中得以保持,有利于一整天的教学活动。”滨小集团阳光小学党支部书记、执行校长傅佳俊开门见山地告诉记者。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多年来,阳光小学秉承“自信阳光,特长飞扬,创新有为”的育人目标,坚持以美润心,涵养“大德”;以美领学,奠基“大智”;以美怡情,培育“大观”;以美育人,成其“大人”,全面培养有审美情趣、独特个性、创造精神的阳光少年。
三维发力实现育人目标
实现“自信阳光,特长飞扬,创新有为”的育人目标,需要从课程、课堂、教师三方面进行整体架构。阳光小学充分利用滨小集团的力量,着力启慧课程、启慧课堂、笃志笃行的教师队伍打造,实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各美其美。
课程是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途径。阳光小学深入实施“七色光”拓展课程,构建“绿色劳动、阳光体育、缤纷艺术”等特色课程,并打破年级和班级的限定,实行自由走班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特定时间内去学习油画、彩铅、书法、女工、软陶、主持人、绘本等课程,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有个性地成长。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校在集团的引领下,全力打造“启慧”课堂。在课堂上践行“问题导向、广泛链接”的课程观,“学为根本、启迪智慧”的教学观,“学知识、长智慧”的学习观。通过“化知为智,由会生慧”的教学实践,在智慧的生成与理解中,实现“灵动学习、智慧奔涌”意义建构的开放性教学。“启慧课堂的目标是经过六年课堂浸润,使学生具备‘外健、内慧’的特质,拥有健康的体魄、优雅的审美情趣、积极的思维方式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终身学习、科学探究、自主创新的能力。”傅佳俊介绍。
学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专业素养过硬的教师队伍,阳光小学积极探索“三条路径”,努力打造笃智笃行的师资团队。一条是师徒结对,市、区骨干引领新教师、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另一条是百堂献课,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生命质量的提升,通过教学共研讨、课题共研究、经验共分享、成果共提炼等课堂教学共建方式提升教师研究力;还有一条是换岗交流,开展包括管理干部、学科教师等多个层面的换岗交流,有力促进教师整体水平提升,打造一支有影响力的德育工作团队。
阳光小学有一面荣誉墙,一个个金灿灿的牌匾、一座座闪亮的奖杯,都是阳光小学守美育初心的证明。近两年来,在区级以上的各类比赛中,学校师生获奖400余人次,在公开刊物发表作品50余人次;在全区中小学艺术素质监测中,学校获得音美“双料优秀”。
让艺术点亮传统课堂
“从你繁花盛开的园中,采集芬芳的记忆、欢快的音符。穿越十年的时光,原来,你一直在我心里。然后,又想起了儿时的笛声悠扬……”这是一位阳光小学毕业学子写给母校的诗,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母校浓厚的爱意。
学有所长、各美其美是阳光小学校园文化的最大魅力。以学生为中心,设置多元化课程,真心实意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参与、选择、展示的机会,这是孩子们在阳光小学真切感受到的幸福童年。
阳光小学有20余个社团,学生社团活动参与率达100%。其中既有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的合唱团、舞蹈团、七色花美术社团等建团20年以上的老品牌社团,也有带动学生科技创新的乐高机器人、科学小实验等新型科技社团。此外,还有田径、篮球、健美操等体育类社团,记录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历程。
学校还打造了“耘梦园”劳动实践基地,瓜果蔬菜均由师生亲手种植,收获的果蔬也由师生自行享受。“孩子们对它们倾注了心血,自然也会心生爱惜。引导学生珍惜食物、爱护花草,这些都是我们教育的一环。”傅佳俊说,让学生个性成长与校园文化建构形成交汇点、同心圆,逐步培养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康、情趣高雅、视野开放、大气磊落、有良好习惯和现代公民素养的人,是阳光小学孜孜不倦的追求。
“海纳百川是兼容并蓄,五育并举是和融共美。”傅佳俊表示,以美润“力”,引领师生立根正德,激励师生砥砺前行,在潜心育人、跨越发展的历程中,于每一个细微处,都烙上美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