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师成长搭起“立交桥”
——春晖外国语学校多措并举助力教师成长掠影
通讯员 叶敏 本报记者 万均
“作为徒弟,我们不仅要传承教育技巧,还要学师傅的师德师品。”
“给青年教师当师傅,是信任,更是责任。我将勇于担当,力尽义务。”
……
近日,春晖外国语学校会议室内正在举行第十三届师徒结对仪式。红色的结对协议纸上,四位青年教师与结对师傅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师徒互相感言,将携手同行、薪火相传……
“我校历来重视教师成长,借助丰富资源,从目标引领、载体创新、交流协作等多方面入手,以青蓝工程、团队协作、外出听课等多种形式展开,努力为教师成长搭起‘立交桥’。”校长罗建峰如此表示。
为教师成长搭起“立交桥”
——春晖外国语学校多措并举助力教师成长掠影
通讯员 叶敏 本报记者 万均
目标引领 分层分阶促青师成长
校长罗建峰办公桌上,放有一份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内有不同教龄教师成长的分层记录。
近年来,学校加入了许多新生力量,有学术上有所成就的研究生,也有师范院校的优秀毕业生等。如何帮助每一位教师找准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学校制定了分层分阶发展目标,激励和引领教师个性化成长。
学校提出:青师要一年站稳讲台,二年有所提高,三年争取称职,并尽快达成成为优秀教师的愿景。学校积极搭设成长平台,引扶青师尽快脱颖而出。
如何使新入职教师从学生身份转变为教师身份?首要任务是站稳讲台。为此,对于五年内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学校为他们确定了在教学上站稳讲台的首要目标,并通过青蓝工程平台、师徒结对形式,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备为期三年的教学师傅和班主任师傅,在教学和育人两个方面引领青师快速成长。
学校副校长许英介绍,学校重视每年一次的师徒结对仪式,《春晖外国语学校师徒结对协议》的宣读与签订,是仪式,更是责任与要求,激励师傅带人品做表率、带师德育师魂、带师能增技艺;要求徒弟学做人守师德、学思想树理念、学本领巧运用。师徒通过磨合,做到课堂互通、互听互评,让新教师以最快的速度站稳讲台。
在“双减”背景下,新课程改革同步推进,打造高效的教学离不开深入研讨。为此,对于四十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学校确定了“教研共进”的发展性目标,提出了更高一层的要求。同时发挥青修会的桥梁和平台作用。在学校青修会组织下,青年教师定期开展各类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项教学评比。例如,3月底“央馆虚拟实验”浙江团队工作室走进校园,学校组织科学组青年教师开展研修活动,并开设展示课。学校图书阅览室则为教师的教研发展提供资源支持,每年梳理教师要求,分学科、分门类订购教研类书目与杂志,助力青年教师深思以致远等。
创新载体
团队支撑促发展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成长发展离不开自身的专注钻研,更离不开团队的协作推进。为此,从备课组、教研组,到青修会、名师工作室……春晖外国语学校以极具创新的团队形式为载体,驱动教师发展。
学校备课组、教研组都是互助协作、团结有爱的集体。备课组做到资源共享。教研组则定期开展评课议课活动。去年11月,结合“教研月”,在语文教研组长梁柏标老师组织下,语文组开设4节不同学段、不同风格的公开课。课后,全校语文教师围坐一堂,为开课教师提出教学建议,共同探讨“双减”背景下语文课堂减负提质的新路径。
顺应团队发展需要,学校成立青年教师研修会(简称青修会)。青修会精心制定切实的三年发展目标,引领教师黄金期的成长方向;通过建立成长档案,使青年教师的教研之路可视化。每学期伊始,青修会都会召开会议,青年教师们同聚一堂,共话成长。青修会的成立,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此外,学校依托名师力量,创办名师工作室,以一带群、携手共进。董建新名师工作室、陈昊名师工作室、“白马湖”名班主任工作室相继创成,使教师发展有了团队支撑力量。在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协同互助下,一批批教师快速脱颖而出,今年5月,学校两名班主任入围上虞区班主任大赛复赛。
交流协作
协同发展促创新
交流合作、协同发展,能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教学的创新力。因此,学校秉承“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积极搭建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流平台。组织开展跨区域、跨学校的教研活动。
学校以教科组为单位,组织跨区域的教学活动,深入课堂,开展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今年4月,学校组织科学组全体教师赴新昌县潜溪中学开展教研交流活动,深入课堂进行观摩学习。5月,学校班主任团队赴宁波参加研修活动,学习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教师们普遍感觉收获颇丰。
教育是一项充满活力的工作,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基于这一认识,学校不断创新“走出去”的形式,借助“互联网+”办学模式,与盖北镇中、驿亭镇中合作,开设网络“同步课堂”。此举进一步加强了校际协作,也为教师发展提供更灵活的平台。
除了及时“走出去”,也要积极“引进来”。学校秉持开放办学理念,主动邀约专家进校转授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约请专家对教师课堂“把脉问诊”。结合学校构筑“悦课程”体系的进程,学校定期邀请浙江师范大学专家团队来校进行面对面指导。去年5月,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郑逸农、谢群、应建芬和王明建深入春外课堂,对春外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作业优化设计进行结对指导。
“走出去、引进来”就是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向兄弟学校、专家团队学习新理念、开拓新思维,并将这些新理念“引进”到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进而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通过分层分阶的目标设立、团队化的载体创新、积极的交流协作,春晖外国语学校为教师搭建了一个有活力、有渗透力、有持续力的发展平台。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不断“与时俱进”着,为学校的办学注入鲜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