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间十分钟“活”起来
小越街道小学精设“活体育”载体赋能学生素养提升
本报讯 (记者 万均 通讯员 倪燕) “我挑战成功了!”晚托第二节课,在班主任詹雅炼带领下,小越街道小学三(1)班42名孩子人手一个小沙包,兴奋而有些迫切地走下春晖楼,来到班级指定的活动场地,兴致勃勃地参与“迎亚运 等你来挑战”体育项目。一时间,欢呼声、喝彩声、笑语声响成一片。这是该校精心创设课间特色活动而催生的校园新景致。
“顺应素质提升新要求,秉持践行‘活体育’理念,我校今年创设了百处班级活动场所,有效激励孩子们将课间十分钟衍生为健身强体、增技强能的快乐时段。近日,该项目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双减’优秀实践案例。”昨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周建海如此介绍。
创新之举,缘起于一次学情调研。去年,校领导在听取师生和家长建议时了解到:随着“双减”新政落地,孩子们自由支配时间变多,特别是课间十分钟,有的孩子选择安静“趴窝”,精神不振;有的孩子因好动而“疯玩”,容易产生安全问题等。
如何破解这一新课题?教师们在集思广益基础上形成共识:因校制宜,精准施策,创设活动场所,激引孩子们走出教室,有序安全参与户外活动,进而提升科学锻炼、团队合作、奋力争先等综合素养!
办法总比困难多!学校生均占地面积较低,全校35个班级、1430名学生户外活动区域只有一个200米跑道体育场和教学楼前后的几片小活动场地。如何化解这一难题?由校长室牵头,联合学校行政、体育组、各班主任及家委会代表,共同对各班活动场地进行全面、细致摸排与规划,经施工后,第一期45处“运动场”见缝插针地出现在操场上和教学楼空旷处,并投入使用。
记者在现场看到:学校为各班孩子建设的“运动场”十分漂亮。分管副校长王光军介绍,学校动足心思,在各运动场所地面巧设“趣味体育画”,既有传统游戏“跳房子”“小脚丫”“象限跳”;也有原创的地面“绳梯”,两头还加上了立定跳远刻度显示,既可以当“跳格子”使用,又可以方便学生立定跳远时了解自己的成绩。
更令孩子们欣喜的是,各班活动项目精彩纷呈,如“地面绳梯”项目,方便不同年级学生进行传统“绳梯”练习,还可以进行立定跳远练习等;如地面“小脚丫”项目,26厘米一个脚丫,每组间隔40厘米,脚丫方向随机调整,10米为1组在地面喷绘而成,可根据场地随机调整;如“跳房子”项目,有20格的,也有短的10格的;再如“小脚丫”项目,以裂缝为起点,以对面的树为终点,每组10米,脚丫方向随机调整等。403班学生严尔格说:“我最喜欢跳‘小脚丫’,不同方向的脚丫很有挑战难度。”503班学生夏语乐说:“现在一下课就迫不及待地想去玩‘跳房子’,我们还开发了跳房子新玩法,同学们都非常喜欢。”
新型别致的“趣味体育画”一经布设,深受师生欢迎,增强了学生们课间锻炼的兴趣。不少家长纷纷点赞。据学校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92%的学生经常使用,有97%的学生表示课间活动开心或者非常开心。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推行课间十分钟运动新模式的同时,及时跟进组织管理,设置由教师、学生干部、校园监控组成的“安全流动哨”,专职体育教师全程加强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运动,同时组织“创意玩法大比拼”活动,收集孩子们自己创造的特色玩法,评选出优秀改编玩法,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和实践,激发了孩子们创造力和想象力。
另据悉,学校近期又推全新升级的2.0版“体育画”,新增手脚并用、投准等55处“运动场”,从地面到墙面,将校内每一处闲置场地的运动价值发挥到极致,让更多孩子在“体育画”上玩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