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红色“基因” 点燃教育“引擎”
浙大教科上虞博文小学擦亮“党建+”金字招牌
本报讯 (记者 楼丽君 见习记者 戚罗燕) 在近日举行的市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上,浙大教科上虞博文小学副校长赵瑾旻以《依托“活”教育打造“红色珍藏”课程新样态》为题,作学校精品课程开发与实施经验分享。
这是浙大教科上虞博文小学擦亮“党建+”金字招牌的一个缩影。“‘党建+课程’传承红色基因,‘党建+联建共享’谱写教育共富新篇,‘党建+清廉教育’涵养清风正气,以‘党建+’模式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浙大教科上虞博文小学党总支书记钱波告诉记者。
围绕“博文尚贤·胆剑清风”主线,通过创设浸润式、互动式、体验式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将党建融入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全过程。粮票、勋章、选民证、立功受奖证书……学校党总支组织学生收集身边的红色物件,通过寻访、调查、采访等形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并精选13个“红色老物件”背后的绍兴故事编写成册。《红色珍藏》课程还专门设置“胆剑行动”板块,包含看一看、读一读、议一议、做一做等内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等能力,该课程获评第九届“浙江省义务教育精品课程”。
画油菜、绘风筝、包艾饺、做帆布包,日前,学校师生走进曹娥街道新沙居委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去年11月,该校与新沙居委达成党建联建,在新沙居委成立“博采众场——乡村共富劳动实践基地”,把党的“神经末梢”延伸到乡村最深处。
联建共享聚合力,互促互融不止步。学校不断加强党建联建的深度和广度,组织党员教师赴景宁畲族自治县红星小学开展支教活动,与红星小学跨区域结对帮扶,为实现教育共富“把脉”助力。“线上‘一对一’帮扶,线下‘套餐式’指导,两校深化同课异构、一课多研、虞景互动、反思交流等教研工作,为两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为山海协作帮扶贡献光和热。”红星小学主要负责人欣喜地说。
“清廉童谣我来编”“清廉漫画我开创”“翰墨清风我来书”……学校依托百草园、百果园、百花园三个劳动基地,积极探索“党建+清廉教育”,开展“胆剑清风”系列活动,通过多主体、多载体、多阶段、多形式的德育、思政、文化、劳动课程,培育廉洁“种子”,使廉政教育入脑、入心、入行。
“‘党建+’模式的深入推进,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浙大教科上虞博文小学校长郑志龙表示,将继续围绕“博文尚贤·胆剑清风”主题,通过文化滋润、品牌建设、项目驱动,以党建文化统领,以制度文化保障,以精神文化濡染,促进教师内涵发展,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将学校建设成为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