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们在泥土的芬芳中茁壮成长
盖北镇中心小学在“责任田”里结出劳动教育硕果
本报讯 (记者 沈嘉玲) “移栽玉米苗大有学问,如何取苗、刨坑以及确定移栽的深度,都会对幼苗的存活产生影响。”近日,在盖北镇小“东篱囿”农场里,学校总务处主任王雪丰正弯腰为学生们上玉米苗移栽方法指导课,详细讲述玉米苗移栽过程中的关键要领。
“最近温差这么大,玉米苗会被冻坏吗?有什么方式可以保温?”“老师,我们班刚种下的辣椒苗好像被晒焦了,怎么办?”课上,学生们在王雪丰的引导下,一边观察蔬菜生长,一边争先恐后地提出疑问。听着学生们的疑问,王雪丰神秘一笑,“刚种下去的玉米苗很容易被冻坏,辣椒苗最怕被太阳直晒。但具体要如何保护,同学们要自己找办法哦。”
话音刚落,学生们三五成群地围着刚种植下的蔬菜苗,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大家虽然手上、衣服上都沾了不少泥巴,脸上却溢满了劳动的喜悦,眼神中闪烁着探索的渴望。
四(4)班的学生拿来了旧报纸、草稿纸,为自己班的辣椒苗盖上了“被子”,并用小石子仔细封住四边。六(7)班的学生托班主任带来了钢丝和塑料膜,为玉米苗盖上了“迷你”版保温棚。
“劳动不仅是力的教育,也是智的教育,更是心的教育。”盖北镇中心小学校长范张根介绍,近年来,盖北镇小一直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依托当地农业优势,实施“农耕教育进校园”,将校园北侧闲置土地开辟成“东篱囿”农场,内设葡萄园、花卉圃、蔬菜地、金鱼池等多个板块,多渠道拓展学校劳动教育渠道,丰富劳动教育课程内容。
为让学生真正感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盖北镇小把“求知”和“育人”相结合,以班级为单位划分“责任田”,把劳动课上到田间地头,让学生自主解决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亲近自然、体验农耕中增长课外知识,提升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泥土的芬芳中茁壮成长。
劳动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今年,盖北镇小将智慧农业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室外引进半自动化喷淋系统、滴灌系统等,创新开设保温室,配套智能化农业系统,开展无土栽培。“接下来,我们计划开展种养日记评比、种养成果展示、项目化研究等活动,让学生不仅能亲近自然,探究植物,以生态体验近距离感知生命生长历程,还能通过现代科技设施,种下智慧创新的基因。”范张根表示,学校还将劳动教育与民族团结相结合,让来自五湖四海的“石榴籽们”认识上虞常见的蔬菜,让上虞学子了解各民族的特色农产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