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新闻·综合

产业谋振兴 黄精变“黄金”

陈溪乡太平山村黄精蒸晒场共富工坊显成效

  本报讯 (记者 楼丽君) “三春湿黄精,一食生毛羽。”4月6日,记者走进陈溪乡太平山村黄精蒸晒场共富工坊,不由想起唐代诗人杜甫《平太寺泉眼》中的名句。“种植、开采、蒸煮、翻晒……开春以来,太平山脚的黄精蒸晒场共富工坊一直很热闹。”黄精蒸晒场共富工坊负责人陈亚娟笑着告诉记者。

  今年37岁的陈亚娟,老家在湖北,梳着齐耳短发,一看就是能干踏实的人。大学毕业后,她一直在上海滩闯荡。多年来,她用笔墨和自己的思考,在上海文化策划行业辛勤耕耘。去年,陈亚娟和她的团队作为太平山村运营公司来到太平山村蹲点,她用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在太平山村神仙峡谷景点,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细心的陈亚娟发现漫山遍野的天然黄精,挖出来一看,有的足足有10多年了,不禁喜上眉梢。“黄精就是村民致富‘黄金’,是太平山村的特色产业。”陈亚娟说,黄精是传统的食药两用植物,自古以来被视为益寿珍品,如今成为市场“抢手货”。

  记者在现场看到,黄精长得很矮,模样像生姜。陈亚娟挖出一支黄精说,“黄精长得很慢,一年才长一节。”

  现年67岁的太平山村村民金建森,正在黄精蒸晒场共富工坊院子里劈柴。他告诉记者,太平山村是黄精的天然分布区,从小就和父亲一起上山采黄精,蒸几次后当作零食吃。“多蒸几次,黄精会很甜。”金建森回忆,好多村民把挖来的黄精晒干,在烧鸡时放上一把。不过,黄精和北方的人参一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最近才听说。

  在乡、村干部的支持下,今年初,陈亚娟租下了村口的一排平屋,挂上了黄精蒸晒场共富工坊的牌子。一方面,她雇佣村民上山挖黄精,村民每天能领取170元工资;另一方面雇佣三四名村民,引进古老的“九蒸九晒”法。所谓“九蒸九晒”,就是一道制作工序,需要蒸九次,晒九次。“目前,黄精的量不够大,每公斤1360元的销售价,仍供不应求。”陈亚娟告诉记者。

  “九蒸九晒”工艺改变了太平山村黄精的命运,成为远近闻名的“香饽饽”。家住越城区的陈冲第一次就抢购了7.5公斤黄精,成了忠实客户。

  为增加黄精产量,铺就一条共富路。开春以来,陈亚娟还和村民一起,上山种植黄精。“目前,黄精基地面积已超过1000亩。”陈亚娟说,明年计划再种植4000亩。


上虞日报 新闻·综合 00002 产业谋振兴 黄精变“黄金” 2023-04-07 9156040 2 2023年04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