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尚”成“新常态”
曹娥街道高效推进垃圾分类
本报讯 (见习记者 邵焕星 通讯员 周畅) 发放宣传折页、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答……连日来,曹娥街道以村社为基本单元,联合第三方运营服务机构,高效推进垃圾分类,持续优化城乡环境风貌。
为推进垃圾分类落实落细,曹娥街道将辖区划定为4个片区,针对各片区存在的痛点堵点问题,针对性制定解决方案,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解决当下垃圾分类设施操作不正确、垃圾分类正确率、参与率不高等问题。截至目前,已收集31个问题并全部解决。
曹娥街道着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体系建设,加快完善智能垃圾收集车、智慧垃圾投放站点配备,实现垃圾智慧化收运。今年以来,共新增智能垃圾收集车45辆、投放点16个,开展投放设施、清运车辆及清运人员保障等专项检查5次,并开展清运、分类、设施操作专项培训。
此外,曹娥街道对照“定时定点”投放清运高标准示范小区创建要求,联合社区、业委会优化“定时定点”投放,高效推进撤桶并点工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59个小区建有“定时定点”投放点,共计125个点位,完成率达98.3%。“针对部分需加设点位的小区,我们也组织了多方力量再次踏勘、选址,将尽快实现‘定时定点’投放全覆盖。”曹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垃圾分类是民生关键小事。接下来,曹娥街道将进一步完善机制、强健队伍、加大宣传,引导居民会分类、愿分类、分对类,实现垃圾分类全街覆盖、全民参与、全过程管理,推动垃圾分类从“新时尚”变为“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