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体系统确立“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新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 覆盖80%以上中小学
本报讯 (通讯员 王高锋 记者 万均) 近日,区教体局邀请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专家、浙江省第二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教学校长、人工智能教育一线教师及相关科室人员集会,共同探讨全系统“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人工智能+教育”试点三年工作计划》(下称“三年工作计划”)。
据悉,“三年工作计划”提出:全力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力争经过3年努力,上虞“人工智能+教育”普及覆盖80%以上中小学校。
抢抓机遇
“人工智能+教育”发展入佳境
区教体局电教馆相关负责人介绍,1984年,一句“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在中国掀起了学习计算机的热潮。2018年4月,教育部制订《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要构建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完善人工智能、编程等课程内容并进行普及教育。可以说,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了全球中小学的新学科领域,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之一,在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基于上述认识,教体系统抢抓机遇,在“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全区超80%学校配备有创新实验室、STEAM教室、创客教室等,一大批人工智能创新项目陆续进入校园,常态化开展机器人+人工智能教学应用的学校40余所。2021年至2022年,全系统共投入近200万元,实现全区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人工智能进课堂全覆盖。全区中小学参加各级各类人工智能创新比赛,已获省级及以上奖项60余人次,市级获奖超300人次,上虞区连续多年获评绍兴市机器人活动组织优秀县(市、区);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获评浙江省Pepper机器人教育教学应用优秀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0月,我区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区;实小教育集团上德校区、滨小教育集团滨江校区、重华小学、崧厦街道小学、小越街道小学5所学校同时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全区“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渐入佳境。
发展核心素养
逐年提升普及覆盖率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全系统将恪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适契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发展需求,努力构建可持续、特色化区域人工智能发展体系;全力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力争经过3年努力,全系统‘人工智能+教育’普及覆盖率达80%以上中小学校,逐步规范人工智能课程体系,逐步确立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的区域课程目标框架、课程内容体系、课程设置规范;培养一批区域骨干教师队伍,搭建师生评价展示平台,建构‘普及+提高’赛事活动机制,打造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区域赛事品牌,逐步构建区域‘人工智能+教育’特色发展生态,推动人工智能‘活教育’在上虞高质量展开。”昨日,谈及《“人工智能+教育”试点三年工作计划》,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如此定位。
为务实推进“三年工作计划”,同时进一步做好浙江省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区和试点校工作,全系统下一步将实施多项工作。
——推进教师培训,夯实师资储备。协同师训、教研、装备,计划委托第三方优质培训平台,开设“上虞区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实践培训班”,分层分批推进全区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培训,每年完成一次集中轮训;实施每月一次的教学巡回研讨培训,线上线下常态化开展教学研究和技术能力培训,帮助一线教师迅速站稳、站好人工智能教育的讲台;组织骨干教师积极开展人工智能网络同步课堂、公益课堂建设,促进教师能力发展等。
——构建课程体系,落实常态应用。研究整合现有课程资源,各校自主推进、逐步统一区域各学段课程体系,规范课程设置,着力推进项目化学习课程建设。初高中在开足开好信息科技课标人工智能模块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拓展类人工智能课程,为学有余力、学有潜力的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学习课程;小学学段技术水平测试课程为切入,整合国家、省市课程资源,注重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本地化应用适配和改进,逐步梳理符合区域教学需求的课程内容体系,强化与信息科技基础课程的融合教学,将人工智能课程纳入基础课程内容范畴,落地落实普及教学。
——建设网络空间,促进评价改进。引入第三方资源,建设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人工智能网络学习空间。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在一端集成;区域学习课程、师生自建资源在一端汇聚;教学行为、学习数据在一端归集呈现;教学研讨、赛事活动在一端发生。建设集试点管理、教学应用、学习评价、语言环境等于一体的人工智能主题空间,全区入驻空间学习的师生达10000人规模,产出优质资源(作品)达1000项规模,以数字化手段推动常态应用、特色发展、个性学习和教学评价的改进和提升,打造区域试点标志性成果。积极探索基于普及教育的区域赛事机制,按照区校分层选拔、普遍参与、个性提优的原则,鼓励学校积极开展人工智能特色活动,着力打造区级教学展示、技能竞赛、水平测试三大主题活动,增强师生获得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组织经费保障,有序推进试点工作。区教体局三年内在中小学智慧教育专项资金中单独安排不少于500万的“人工智能普及项目”专项预算,全力保障各中小学校在人工智能普及教育装备配备和环境建设上的资金需求。组建由普教科、教师发展中心、电教馆三方协同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试点工作办公室,设在区电教馆,负责日常工作落实。聘请省教育信息化研究院、浙师大、移动研究院专家,组建试点工作顾问团队,强化专家引领,深化产学研协作推进。力争2023-2025年建设区域人工智能试点学校20所,示范学校15-18所,浙江省省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10所。
据悉,各试点(培育)学校、示范建设学校领导对记者表示,将按照统一规划,抓紧做好各校“人工智能+教育”工作计划制订;同步成立工作小组,由教学分管校长任组长,学校教务、教研中层和一线教师共同推进;努力结合各校实情,创新创设活动抓手和载体,积极组织特色活动,力促达成学校有特色、教师有获得、学生有提升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