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步“走出去” 本领“学回来”
——我区中小学组织春季研学实践活动一瞥
本报记者 万均 通讯员 李洪洋
行泽家乡 德润学子
“近几年来,作为省级研学旅行试点区,我区精心打造‘行泽家乡、德润学子’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品牌,旨在引导学生以旅行实践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并提升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进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昨日,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对研学实践活动如此定位。
近几年来,教体系统立足实际,主动联手相关部门,积极倡导并务实推进研学实践活动“动”起来:
——注重顶层设计。教体局加大对各校研学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并将普教科作为常设协调机构,负责对全区研学旅行实践教育活动策划、组织、协调和考核;要求各校将研学实践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注重主题设计、活动安排、安全管理等,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活动,不断发展学生的品德、知识和能力相融通的综合素质;阶段性组织特色主题活动等。
学生研学根本属性是教育,研学实践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为此,教体局在组织今年春季研学活动时,下发《关于进一步开展“行泽家乡、德润学子”区内研学旅行实践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各校研学活动突显“教育味”,合理选择研学路线,科学安排研学内容,精心设计研学课程,在继续夯实“上虞特质”研学活动的同时,多开展“亲近国学经典、传承传统文化”,“回望艰难历程、赓续红色血脉”,“触摸乡土历史、厚植爱乡情怀”,“践行垃圾分类、共享绿色文明”,“科学铸就梦想、智慧创造未来”等主题式、项目化的研学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崇尚英雄等良好情愫。
——优化基地资源。近几年,教体局扎根上虞大地,注重优化研学资源,联合多部门征集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实践选备基(营)地,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革命旧址、红色旅游景点、非遗传承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入选,建立并公布“上虞区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教育资源库备选基(营)地”名单,向各校提供区内研学旅行基地“菜单”。
据悉,经过创建,全区内已建成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2个,浙江省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暨学农基地2个,绍兴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营)地8个,绍兴市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3个,上虞区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基(营)地73个、研学营地4个等。
——强化实践体验。“实践体验”是学生研学的重要属性。研学活动的重要目的就是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在研学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各校在组织研学活动中,根据不同年龄学生,通过“任务书”“点菜单”等形式,明晰研学梯度目标、重视实践体验、强化合作学习,满足学生“求新、求奇、求知、求乐”的研学需求,真正在研学活动中实现沉浸式体验、项目化学习、融合式教育有机结合。据悉,今年,全系统将组织评选区级研学实践活动示范学校。
——注重规范管理。严格落实研学活动报备、安全管理等制度,力促规范化;要求各校精心组织研学活动,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安全管理、组织前往等方面进行规划化管理,让线路从单一向多样发展,线路内容从游玩向深读学习发展等;鼓励各校注重研学效果延伸,研学旅行后,组织学生将研学问题和成果进行梳理、提炼,通过PPT、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展示,采取征文、摄影、绘画比赛等后续活动,巩固学生研学实践成果,注重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素质报告单等。
——打造特色课程。鼓励各校结合所在地实情、特色和文化,积极开发研学实践课程。各校积极践行“活教育”思想,创新探索研学实践课程,初步形成了以气象学家竺可桢、科普先驱杜亚泉等乡贤人文资源为依托的科普类研学旅行课程,以盖北葡萄、二都杨梅、小越花卉、海涂水产等农产品重要基地为依托的农科类研学旅行课程,以丰富的山区资源为依托的章镇劳技类研学旅行课程,以四明山革命老区和千年老县城的深厚历史人文积淀为依托的丰惠革命传统教育类的研学旅行课程等。
研有所悟 学有所得
最是一年春好处,踏青研学正当时。实初集团实验中学七八年级学生近日走出校门,用脚步丈量课本外的世界:七年级学生参与“薪火传承,知行合一”革命老区研学体验,参观王阳明先祖居住地陈列馆、浙东新四军后勤基地纪念馆,参与中草药辨识及香囊制作等;八年级学生参与“探访千年梯田,体验农耕乐趣”学农研学暨田园课堂主题班队活动,参与传统农耕体验,增进学生辛勤劳作感悟,丰富了知识,拓展了视野,培养了爱国爱乡情感,提升了团队合作、劳动创造、创新实践等素养。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