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新闻·综合

  (上接第一版)

  针对“幸福伞”共富工坊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需要,街道在伞艺小微企业园设立“幸福伞共富工坊”党支部,每个工坊成立党小组,落实街道领导+驻村干部+村两委委员“三个一”包联,深化“长海链”党建联建,开展目标、效能等绩效评价,对139名低收入群众人岗匹配、结对帮扶。

  电商市场如何有更大的占比?崧厦有秘诀。街道突出伞业大脑共富工坊建设,8间直播间免费向企业开放,推易网红学院定期举办直播培训,助力伞业电商发展。去年崧厦伞国内电商市场占有率突破60%。

  不仅如此,街道还做强“老书记”“幸福伞”等多元调解品牌,积极吸纳乡贤参与疫情防控、重点工程征迁拔钉攻坚、信访积案化解等治理难点,持续优化“最多跑一地”服务、多元调解上门服务、争议化解专业服务。今年,调解各类纠纷492起,行政败诉风险案件调撤率 100%,万人成讼率39.87,全区领先。成功创建绍兴市“枫桥式”法治街道。

  在崧厦,“红色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唯有党建引领,才能让伞花遍地开放。

  三个千万工程,撑开“富民伞”

  幸福的前提是富民。富民的课题,在崧厦,是重点。崧厦街道舜源村是因建造汤浦水库而新建的移民村,由原汤浦镇官杨、大坞、宅阳三村合并而成,位于崧厦四埠百沥线北。车子开到百沥线,你会看到一幢幢整齐的民房,右手边的村篮球场内,不少村民正在带着孩子玩耍。

  舜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黄君根介绍,前几年,依赖上级部门“五水共治”“五星3A”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舜源村的村容村貌都有了较大改观。然而,村自身的集体经济收入这一块,却没有多大提高,多年来一直在原地踏步,基本在60万元左右徘徊。因此,如何想方设法突破这一瓶颈并有所发展,摆在了新一届村班子面前。

  2020年10月,村里动建1385平方米的村级物业用房,建成后被一家食品公司租走,年增收31万余元,尝到了甜头。去年5月,村里又动建4500平方米的物业用房二期项目,被一家塑料加工厂租走,年增收66.1万元。“得益于‘三个千万工程’,撬动了我们村的集体经济。”黄君根深有感触地说。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与发展不平衡,是制约不少地方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瓶颈。于是,崧厦街道推出乡村振兴“倍增计划”,每年向上争取建设资金约7000万元,加上配套街道专项财政资金超3000万元,用这1亿元资金撬动“集体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绿”。

  乡村振兴“倍增计划”脱胎于“三个千万工程”,早在2019年,崧厦街道就推出“三个千万工程”,每年各安排1000万元对村级增收项目、乡贤助力项目实行奖补,助力人居环境提升、生态环境宜居。同时,通过清廉村居创建、示范型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建设,保障奖补资金得到高效运用,有效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题。

  如何发挥18个伞业专业村基础优势,有效盘活沉睡的闲置厂房等资源,发展村级经济?崧厦街道又开始了思考。截至去年7月底,街道已统筹资金2.8亿元,实施各类项目75个,立项村级物业15个。大力扩展工坊延伸面,将街道低收入群体、困难农户纳入“幸福伞”共富工坊重点帮扶对象,在各村设村级工坊,签订工序外包、经济帮扶协议,承接缝伞、打伞珠等外围工序,按件计酬。

  就崧厦街道吕家埠村而言,村投资2500万元新建村级物业厂房3幢2万余平方米,引进18家伞企入驻,通过集中做、外发送等模式,吸收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800余人,人均年增收可达15000元以上,同时每年可以为吕家埠村增加20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

  是的,“幸福伞”早已在崧厦遍地开花。伞还是那把伞,但是融入了时尚、数字、红色、富民等元素,因此伞下的世界,早已不同。


上虞日报 新闻·综合 00002 2023-02-07 上虞日报2023-02-0700004 2 2023年02月0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