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为水
“白马春晖”就是生态旅游品牌
![]() |
坐船畅游白马湖、在名人故居带体验雕版年画、赶市集享年礼……1月22日至27日,驿亭镇在春晖村举行“白马春晖、乡愁年味”系列新春文化民俗活动,吸引了八方游客。(见1月30日《上虞日报》)
打造旅游品牌,通常借助三种方式:一是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加以开发;二是利用丰富的人文生态资源予以推进;三是利用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在调制、盘活中进行提升。显而易见,一个地方如果既有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又有丰富的人文生态资源,那对于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则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白马春晖”,无疑属于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相结合的一大旅游品牌。白马湖在上虞驿亭镇境内,三面环山,环境恬适。20世纪20年代初,著名教育家经亨颐,得富商陈春澜之助,于此创办春晖中学,延请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以及何香凝、柳亚子、蔡元培、黄炎培、张闻天、李叔同、陈望道等来此执教或讲学,因而令白马湖声名鹊起。
“白马春晖”,作为一种旅游品牌,之所以走出深闺尤其在今年春节呈“井喷”之状——“今年春节每天来的游客多达数千人,最多的一天有上万人”,自得益于近年来上虞区对白马湖的自然生态保护。作为浙江省政府批准的省级旅游度假区,针对包括白马湖在内的六大虞东河湖流域内的主要湖泊,开展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行动,尤其通过实施隧洞、拓浚河道等措施将“六湖”有机连通起来,加快水体流动和更新周期,提高防洪排涝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优化水资源配置,显著改善河湖水环境,白马湖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新的提升。
与此同时,上虞区抓住“坐落在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早在百年前便是领先于那个时代而觉醒的新文化教育试验田与练兵场”的时代特征、教育特点、人文特色,深挖春晖文化内涵,讲好春晖文化故事,以文为核,产业赋能,加大保护和开发力度,着力将白马春晖景区打造成上虞人文旅游转型升级新样板,也是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生态导向”——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并注重三者的有机统一;坚持“融合创新”,把山水自然生态和底蕴深厚的人文生态优势整合好、转换好,把生态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旅游业、现代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等产业“肥瘦搭配”、打包开发,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随着过去“沉睡”的白马湖绿水青山被渐渐盘活,生态环境与关联文化产业自我造血能力的不断提升,“白马春晖”的金字招牌必将越擦越亮。
如果说,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定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让人们在高质量发展中过上更健康更幸福的高品质生活的话,那么,“白马春晖”生态旅游品牌的开发和提升,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