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街夜市人流如织
2月3日晚,位于中华孝德园景区的文化旅游风情街游人如织,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文创产品等,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元宵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慕名而来。
当天晚上6点半,记者在现场看到,设在风情街入口、游步道沿线等区域的欢乐大舞台,来自绍兴、杭州等地的演出团队正在表演,歌曲演唱、器乐演奏、舞蹈表演和传统戏曲等引人入胜;《开国大典》(片段)、《蝴蝶飞飞》(梁祝音乐剧)等以水幕电影的形式呈现,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欣赏;主游线轴上长达40米的“吉象大道”,成为市民和游客沉浸式体验和打卡的好去处;在金桂广场的元宵灯谜屋内,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排队参加猜灯谜活动的人群,现场热闹非凡。
所谓民以食为天,吃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在各展示展销摊位前都排起了长龙,只见现做的龙溪烧饼成了“香饽饽”,崧厦臭豆腐成了“抢手货”,章镇小蛋糕的制作速度远远赶不上购买者的速度……风情街夜市场景用人山人海、万人空巷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今晚准备了400个烧饼原材料,傍晚6点不到就有不少人来排队购买了。”龙溪烧饼摊主陈大姐一边忙着摊饼,一边向记者介绍,夫妻俩来自陈溪乡陈家岙村,经营了近十年烧饼摊,关于龙溪烧饼的由来还有一段历史典故。
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夏,心学大师王阳明率朋友、弟子一行到陈溪游玩,登顶石笋山,休憩象鼻洞,并留下诗篇《咏钓台石笋》。当天中午,他在陈溪口与王氏族人们共进午餐,傍晚沿着“妲溪”前往祖居虹溪村。突然,不远处飘来阵阵香味,大家顿觉食欲难耐,闻香寻去,见溪边一木棚内有个妇人正在制作烧饼,香气四溢。王阳明驻足品尝后觉得此烧饼酥香软糯,口味独到,啧啧称赞。临走时,他让弟子买了一袋烧饼备做日后干粮。第二天,妇人得知昨日一行人是大名鼎鼎的王阳明及其好友、弟子,且王阳明将“妲溪”改成了“龙溪”。由于妇人制作烧饼的水是龙溪水,且王阳明对此烧饼赞不绝口,故她把自己的烧饼称为“龙溪烧饼”,一直流传至今。
“文旅产业的培育,带来的是全方位的收获。用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人来了,事情就好办;人来了,好戏就能开场!”曹娥江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各式各样的互动体验项目与上虞文创、旅游产品的完美组合,引得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欣然享受这样的“套餐”。而通过夜市经济营销、演出团队营销、节庆主题营销、“智慧旅游”营销等模式,更有效吸引自驾游、商务游、亲子游等细分市场,进一步提高上虞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