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文
从董明珠“好斗”说起
在本届卡塔尔世界杯上,教育城体育馆、974体育馆、麦蒂娜娜球迷村等多个场馆的4万多台套空调设备均由格力电器提供。“让世界爱上中国造”,人们的目光再次落到格力电器和董明珠身上。过去30年里,她几乎从没休过假,为格力竭尽全力。她从不讳言自己“好斗”,坚信“只有战斗才感到幸福”。(见12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
董明珠承认自己“好斗”,既折射出其乐观、浪漫性格的特质,也体现了她对自己干事创业的满满自信。她所说的“好斗”,当然不是什么群殴围困的“械斗”,更不是勾心斗角的“内斗”,而是一个有良心、懂格局、负责任的企业家身上体现出来的极其可贵的“敢干”的精神。而细细涵泳,其“敢干”所包孕的“敢想、敢担、敢闯”的内涵,不就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所在吗?
“敢想”,说到底,就是一种思想情怀,是富于敬业精神、笃实作风的企业家们的一种特有的品格标配。他们无时无刻不想着自己肩上的责任,无时无刻不恪守对事业的忠诚,也无时无刻不将它作为自己干事创业的“顶峰体验”和不竭动力。“敢想”,也令企业家懂得“脚不能达到的地方,眼睛可以达到;眼睛不能达到的地方,心梦可以达到”的真谛,于是总是在不断憧憬美好的未来中,注重把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思想情怀,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环节对接起来、融洽起来、互动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求企业家“对国家、对民族怀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企业家是否做到“敢想”,关键看企业经营管理是否做到了加强超前思考、提前谋划,保持战略定力而运筹帷幄,并确保企业的航船行稳致远。
敢于担当,是一个企业家最可贵的品质。有了担当,也就有了干事创业的勇气和激情;有了担当,也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坚韧意志和必胜信心。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碰逢可以想象和难以想象的困难、矛盾和问题,尤其经济暂时处于低谷时,也许其他人会选择退出,而唯有企业家不会。他们总是能够正视这些困难、矛盾和问题,并千方百计去降服它、战胜它、超越它,这也是由他们身上的企业家精神底色所决定的。是的,他们敢于也善于把困难当机遇,把失败当砥砺,以自我的“高度投入、高度热情、高度自信,无畏质疑与挑战”的禀性,去尽情展示自己的精神境界与人格魅力,并在企业的转危为安、螺旋上升中去寻找心理慰藉和动力支撑。
好的企业,不是捧天捧地天花乱坠吹出来的,更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干出来的,而是靠了一股子闯劲硬碰硬闯出来、铆足干劲实打实干出来的。“闯”,就是创新,只是创新从来都不是“天才的闪烁”,而是企业家艰苦打拼的结果——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实质的重点就体现在:勇于创新而“做不同的事”。是啊,真正的企业家定然会以敢为人先的勇气与自主创新的底气去打磨、沉淀每一项技术,寄希望于在争议和尝试、试错和容错中,去迎来新的提升和成长。难怪,有人说“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更像一名充满激情的艺术家”。无论是1939年在美国硅谷成立的惠普、1946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索尼,还是1984年分别在北京、青岛成立的联想和海尔等众多企业,这些企业创始人“虽然生长环境、成长背景和创业机缘各不相同,但无一不是在条件极不成熟和外部环境极不明晰的情况下”,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而获得成功的。
企业家的“好斗”,总是体现在不仅敢与自己落后的“观念”“斗”、过时的“经验”“斗”,而且敢与一些既得利益者“斗”,与外界不明就里的误解“斗”,与少数国家推动经济科技“脱钩”等挑战“斗”,从而在不断的斗争中,令自己愈“斗”愈勇、愈“斗”愈强,并在困境中带领企业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强调让“企业敢干”,这是因为“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把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起来、迸发出来,政府固然要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但作为企业家更要有所作为,要自觉弘扬企业家精神,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从而为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稳住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