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班 朱芯仪
皂李湖记
五六月份,正是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的时节,天气总在阴、雨之间转换,空气总在闷热潮湿与清爽新鲜之间转换。没有艳阳高照,或许正是游山玩水的好机会。
我们开车到皂李湖。从路口拐弯进入,就见到躲在雾气后面的湖面,隐隐约约,如梦如幻。下车来到湖前,黛绿的远山模糊了天空的界限,朦胧的湖面延伸到远山脚下,湖上托起一座郁郁葱葱的小岛,树木高矮不定,周围圆圆的一圈挤着中间清瘦高挑的。也许是听到了我往湖中扔石头的声音,藏在树冠后的白鹭扑着翅膀四散开来,与水中一圈圈荡漾的波纹相映成趣。
沿湖往东走,才发现树后不仅藏着白鹭,还藏着一座石桥,桥廊是棕色木板顶。石桥连着两片平平的小岛,岛上有迷你公园之味。这些都倒映在水中,构成一幅完整的拼图。沿着公路继续向南,远处的一座大桥若隐若现。
来不及等待,我们快步走,到了近桥处。这桥与刚才的小石桥相比是大了许多,有十七个桥洞,应是仿颐和园十七孔桥。桥横卧水中呈半月状。走上桥,桥柱上虽没有各具形态的狮子,却有多盏样式相同的石灯,且桥首尾的柱子上顶着四个较大石方块。
站在桥正中间,才好完整地一睹皂李湖的芳容。广阔平静的湖面上,零散地散布着几座小岛,似航行在海上的小舟,一艘停泊在湖中央,一艘就快要上岸。东边有一座山横插一脚,遮住了部分的烟波浩渺,似要引人再向前。然而正前方的远山还是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衬着湖,将皂李湖抱紧在怀里。
记得《泛皂李湖》中写道:“画艇轻轻棹,烟波轻轻收。”形容的正是眼前浩浩渺渺之景。为什么取名皂李湖?其实这并非它本名,它原叫“曹黎湖”。曹氏、黎氏两个大户人家曾带领村民舍土挖湖,治理水灾,后为纪念他们的功德,取名为“曹黎湖”。但因字太难写,就改为易写的“皂李湖”。
环湖一周后,我们坐车返家。待皂李湖景区全面建成后,再来游玩,看看湖,看看桥,看看景!
指导教师;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