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游记
710班 吴雅清
巴士奔驰在公路上,窗外是线条柔和的小丘与绿茵茵的大树,宁静和谐而美好。车内一片欢腾,像一锅煮开的沸水,有的聊天,有的唱歌,好热闹。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煎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跌跌撞撞地下了车,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礼堂,听主持人讲关于河蚌的知识。但我听得心不在焉,我的心早已飘到了那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珍珠边上了。
终于,主持人结束了她那漫长的讲解,我们去取蚌了。取来的河蚌黑乎乎的,看起来很脏,即使戴着口罩,依然抵挡不住河蚌的腥味,怎么看也和珍珠搭不上任何关系。剖开的河蚌腥味更重,我忍着要呕吐的冲动,在滑腻腻的河蚌肉里反复翻找,终于找到了十几颗珍珠。
刚取出来的珍珠圆润光滑,放入水中清洗,显得更加晶莹剔透。珍珠不亚于荷花,生长在肮脏、腥臭的环境中,却仍然洁身自好,成为人人都喜爱的珍宝。我们也应该学习珍珠的品质,做个“出淤泥而不染”的人。
虽说我们是去采摘茶叶,但因为茶叶都是老的,我实际上是在疯狂地采茶花和茶籽:采茶花是出于女孩子的天性——看到花就想摘;至于茶籽,只是因为导游说茶籽油很贵,所以在拼命摘。采着采着,篮子里的花渐渐多了起来,仿佛自己就是一个采茶女,在那辛勤劳动着。
当我采了一篮的花和果实,体验也差不多结束了。可当我拿着一篮茶花向我们班女生队伍走去时,听到有同学在说我异类,只因我摘了满满一篮的花与果实,我也看了看她们的收获:有的摘了半篮老茶叶,有的摘了几片蕨类植物的叶片,还有的摘了不少苍耳,甚至有的光顾着玩,连篮子都不见了。
算了,“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为什么一定要为了融入集体而改变自己模仿他人的一举一动呢?我满不在乎地笑着,和同我一样摘了花的好友愉悦地聊着下了山。上了返程的大巴,哼着熟悉的小曲,翻着手中的书,望着窗外优美的风景,回想着今天的收获,我长叹一口气,不禁吟起了《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指导教师:罗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