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伴随孩子成长
● 小越街道小学 任兰芬 口述 本报记者 万均 整理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有效的催化剂。”另一位教育家也说过:“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老师是蜡烛,在孩子们心里点燃希望,并且照亮他们的一生。”
诚然若是。作为教师,是祖国花朵的守护者,也是一方净土的坚守者,面对一张张稚嫩的脸,怎能不爱呢?有位同事说得好:“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爱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的爱,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
孩子,我要帮你!
1996年,带着对教书育人职业的憧憬,带着对教师职业的崇拜,我有幸踏上了三尺讲台。一晃走过了二十余年,从青丝黑发到两鬓显白,迎来了多届学生,也送走了多名孩子,经历了许多,改变了许多,唯一不变的是我对学生的爱。
作为班主任,爱学生的本能促使我一接收新学生,就总能很快叫出班里所有学生的名字,而且能很快了解他们各自的学习情况。我爱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无论他成绩优异,也不管他个性好坏,在我眼里,他们都是可爱的。特别是一些相对困难的学生,我更是加以特别关心,甚至“偏袒”。小花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
小花同学学习能力较弱,记忆力差,思维能力更不用说了,数学基本上只能得个位数。但我没有放弃像小花。在我眼里,她活泼可爱,本性善良,而且特别爱和我拉近乎。
后来,在和小花爷爷奶奶深入沟通后,我才知道:原来她的父母已离异;母亲智障,她的智力水平也偏下;她从小单独和爷爷、奶奶住一起……我不由得暗暗心痛:这孩子经历了别的孩子想不到的磨难啊!孩子,我要帮你!
此后,在学习上,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我就爱请小花回答;当回答正确时,我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建立她的自信心;作业当中发现问题时,我又单独进行辅导,因为我相信哪怕只教一点也好,她以后总能用上。如果不教会这些,她每天就是干坐在教室里,什么都学不到。爷爷、奶奶对我是千恩万谢。
让我欣慰的是,三年级的期末考试,小花及格了!说实话,看到她欣喜不已的神情,我差点掉泪:孩子,你以后会收获更多的成功和喜悦,要努力坚持下去!
笑容多了起来
有一年,班级中来了一位小吴同学。一看到她,就觉得这孩子有点特别,特别胆小,看人总是怯生生的。
正是活泼好动的花季,小吴怎么会这样?难道她曾有特别的遭遇?我马上开展家访了解情况。
原来,小吴的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在工厂上班。她从小由外公、外婆一手照顾,幼儿园时因调皮、好动经常被老师批评,慢慢地竟然越来越胆小。记得开学来报名时,这孩子避得好远好远,不敢走到我身边,而且还会不由自主地来回蹦,可能是想借此来掩盖心中的恐惧吧?
为此,我和她外公、外婆没少沟通,从家庭状况到孩子的出生,从幼儿园的细节到家里的点滴,对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共同商议教育方法。
我也给予了小吴特别的待遇:排座位时,把最听话的学生安排和她同桌;吃饭时,把她安排在我身边,有什么好吃往她饭碗里放一些;排队时,就牵起她的手,走在最后面(因为她的个子最高)……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渐渐地,小吴的笑容多了起来;下课时,蹦着蹦着,会偶尔蹦到我身边来,轻轻地叫我一声了;课间,会和同桌说话,玩了;慢慢地,会跑到操场上去和另外的孩子做游戏了;上课,也会偷偷举手了……一个月,一学期;一年,两年;三年级上半学期时,被孩子们选为了班干部;三年级下半学期,被我定为管理早自修的值日班长,做得像模像样。
让孩子安下心来
一直记得小栩同学:高高的个子,白晳的面庞,清清秀秀,只是神情中带着几许落寞,几许紧张,几许怯懦;报名那天,她的双手牢牢地抓着妈妈的衣服,小身子总想躲在其妈妈的后面……
小栩是三年级上学期初来我们班的一个插班生。孩子的表现诱发了我深深的怜惜:这么小小年纪的孩子,换了新的学校,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肯定会不适应!
我立刻热情地向学生们介绍起小栩:“孩子们,今天我们又来了一位新同学,她叫小栩,她学习好,体育好,全面发展,你们可要好好向她学习哦。我们欢迎她!”孩子们都欣喜地拥着她来到了最后面的一个座位坐下。
开学第一天第一堂课是数学课。谁曾想,上课并没过多久,有孩子跑来告诉我:“任老师,新来的小朋友在哭了,你过去一趟看看。”
我匆匆来到教室,只见小栩趴在桌上,脊背一起一伏的,哭得很是伤心;其他孩子都一脸茫然,拿眼瞅着她呢。
看来这课是没法上了。我轻声问小栩是怎么回事,她说想妈妈了,想回家……说得我心里酸酸的,孩子太小了。我只能轻声劝她好好上课,在答应她待会下课让她给妈妈打电话后,她止住了哭声,重新开始上课。
下课后,我班的孩子都围在小栩身边和她玩,让她暂时忘记了想家的念头。
第二堂课是我的语文课,说也奇怪,孩子并没有哭,一堂课下来还挺好。
第三堂课是英语课,上了一半,孩子又哭了起来,英语老师哄了她,勉强到了下课。
吃饭时间到了,我们班的孩子都迅速排队准备去食堂,可她又趴在桌上开始想家。同她好说歹说,最后我让班长拉着她的手一起去吃饭。吃饭时还算无事,可回到教室,她思家之情愈来愈甚,哭的声音也是越来越响。于是我拨通了她妈妈的电话,让她跟妈妈通上话,才稍稍好了一些。
下午的课上,孩子又是时不时地会哭出声音来,弄得一些任课老师摸不着头脑;上体育课时,她竟然管自站在一边,不肯参与其他同学互动的体育活动。
好不容易到了放学时间,我对班级中其他孩子说:“你们都看见了,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哦,那么小小的年纪,你们一定要跟她做好朋友,多帮助她!”孩子们都说会的,我才稍稍放心些。
得让孩子安下心来!我立马组建了帮扶小组,班级里学习最优秀的班干部踊跃报名,并马上落实行动;我在安慰她情绪的同时,给以学习上帮助,希望可以帮她走出困境。
经过一段时间,小栩终于融入班集体,脸上也时时绽放着自信的神情……
其实,每个孩子就是一朵花,需要教师精心呵护。对一些特别的孩子,教师得全面主动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挤出时间去接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这样孩子必有改变,必有进步。教师,面对一千个学生,就得有一千种爱。面对性格迥异的学生,即使爱如潮水,教师也要化作细雨精心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