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徽闪烁 立德树人
——竺可桢中学党支部组织系列党建活动一瞥
本报记者 万均 通讯员 沈燕敏
![]() |
气温骤降,隆冬渐至。
寒冬中,党徽闪烁在校园。近期,竺可桢中学校园内外,党员教师们脚步匆匆,或走出校门,深入村企开展大走访活动,面对面听取社会各界的建议;或冒着严寒,坚守在党员晚托管理、防疫抗疫等先锋岗上;或进入教室,为学生们上微党课,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员们的系列活动似一股股暖流,温暖着师生和家长们的心。
党徽闪烁 立德树人
——竺可桢中学党支部组织系列党建活动一瞥
本报记者 万均 通讯员 沈燕敏
开展好宣讲是“教之大者”
近期,学校党支书记、校长陈银军很忙,既要精心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 培根铸魂育行人”党日主题活动,又要安排学校党员分层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还认真撰写讲稿,准备下班为学生们开展专题讲座。
“我校是绍兴市党团队一体化试点学校。作为党员,理应先走一步,近期应将宣讲好二十大精神作为‘教之大者’,从而保持正确政治方向,正道前行,进而履行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陈银军如此感言。
基于这一认识,学校党支部倡议并要求全校28名党员教师人人拟写讲稿,制作“微党课”,及时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广大党员积极响应,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精心制作“微党课”,并给广大团员、队员讲课。年轻党员盛竹林老师说,作为一名音乐舞蹈专业的老师,“学习+制作+宣讲”是一次教学全新体验,使自己对党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增强了先锋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在宣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同时,党支部精心策划党团队一体化活动,党员教师带领七年级少先队员们和团员代表来到校园求是广场中的竺可桢铜像前敬献花篮、鞠躬致敬,深情缅怀乡贤竺老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精神,表达了家乡学子追念先贤、勇毅前行的决心;党员教师吕建圆带领团员、少先队员们参观“求是之光”长廊,并向队员们介绍起竺可桢先生生平,引导队员们了解竺可桢先生事迹,更深入感悟对“求是精神”的认识。少先队员杜晶参观后感慨地说:“作为当代正学生,我要向竺可桢先生学习,汲取奋进力量,弘扬求是精神,争做时代新人。”
主动挺在志愿服务第一线
周五傍晚,学生放学回家时分,校门口人头攒动,有几位臂戴红袖章的教师特别忙碌,既要维护交通安全,又要引导学生分流,还得及时处置一些突发情况……直到每一位孩子被家长接走,他们才陆陆续续回家。他们是坚守在党员先锋岗的党员教师。
昨日傍晚,在先锋岗现场,明年就将退休的老党员邱健说:“作为一名老党员,能为学校为孩子们多做一点事,就是尽到一名党员的义务。虽然我面临退休,我也得站好最后一班岗,努力维护好我们党员的良好形象。”
走进竺可桢中学教师办公室,只见党员教师的办公桌上均有党员示范岗牌。党员教师竺烨娟对记者说: 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承诺,并时时提醒自己要走在前面、挺在第一线。每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需要为其他教师树立形象和榜样,这是党员的荣誉和自豪。
周四午间, 各班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教室,间距一米,安静有序地参加核酸检测。戴着口罩的党员教师潘飞燕正忙着协同校医务人员扫码做核酸,同时维护核酸检测的队伍。站在队伍中的赵润同学和她打起招呼:“潘老师辛苦了!”潘飞燕笑眯眯地指了指手臂上的红色先锋岗袖章:应该的!据悉,学校设立了防疫抗疫先锋岗,都有党员教师坚守,同样,在学生就餐、维持交通安全、校外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党员教师们时时都在作表率。
结对帮互暖人心
中午时分,校园的广播播放着舒缓的音乐。806班的黄胜楠同学走进党建办。她来干什么呢?原来是来找刘华兰老师,汇报近段时间学习上、思想上的动态。
黄胜楠同学并不是刘华兰老师任教班级的学生,怎么会来找刘老师呢?
原来,这学期开始,竺可桢中学党支部开展了党员干部和学校“四特生”结对的活动,要求支委委员、校级领导蹲好一个年段和教研组;中层党员教师蹲好一个班级;党员教师与“四特生”结对帮互工作。每个党员自建个性化学生档案,及时做好与学生谈心谈话记录;学生在与党员教师沟通接触的过程中,卸下心防,信任老师,调节心态,有效改良了学习和为人处世的心态。
同时,党支部开展“护苗爱心行动”,设立党员公益基金协会,每位党员教师结对一到两名留守学生或生活、心理困难学生,利用专业的知识辅导关心帮助每一个需要关心的孩子,激发了校园正能量。
广大党员踊跃参与,把真心和爱心撒向亟须呵护的学生。课余时,随处可见党员教师找学生个别交流谈心、辅导学业的场景。广大家长对此纷纷点赞。
党员教师主动深入课堂,给学生们上“微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