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泽大地 德润学子
——我区中小学校精心组织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万均 通讯员 李洪洋
让研学活动“动”起来
“研学实践教育,不是游山玩水,应是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校外教育延伸课程。其核心目标是育人,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旨在引导学生以旅行实践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并提升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促进学生爱国爱乡、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品格高尚、身心健康,进而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昨日,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对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如此定位。
近年来,结合省级研学旅行试点区契机,教体系统立足实际,联手相关部门,积极倡导并务实推进研学实践活动“动”起来:
——注重顶层设计。教体局加大对各校研学实践活动的指导和管理,要求各校将研学实践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注重主题设计、活动安排、安全管理等,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活动,不断发展学生的品德、知识和能力相融通的综合素质;阶段性组织特色主题活动,今年在全系统组织了“行泽家乡、德润学子”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引领广大中小学生深刻感受家乡变化,见证祖国日新月异,激发爱党爱国爱乡情感,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报效祖国。同时结合“清明祭英烈”“网签红地学党史”“向国旗敬礼”“我们的节日”“劳动实践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研学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崇尚英雄等良好情愫。
——优化基地资源。扎根上虞大地,优化研学资源。通过多年研学实践,全区已建成79个省、市、区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营)地,同时探索构建“趣研学”数字化评价平台,辖区内符合条件的研学基(营)地已陆续纳入区教体局建立的“趣研学”——上虞中小学研学实践评价平台,实现基(营)地信息共享、线上预约,通过对研修路线重点推荐、研学基(营)地特色介绍、研学活动课程呈现、学生研学过程记录、志愿服务赋分评价等,形成由学校、师生、家长等共同参与对研学实践旅行活动承接的基(营)地的研学活动服务和评价体系,逐步形成管理规范、活动丰富、学习有效、保障安全的研学实践教育长效机制。
——打造精品线路。通过建设和实践,全区已初步形成具有“上虞特质”的五大研学实践特色线路:一是“红色虞地”爱国主义研学路线,以红色革命基地及丰惠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研学营地、章镇红色研学实践营地为中心;二是“孝德诗瓷”特色主题研学路线,以浙东唐诗之路研学中心(章镇)、东山湖(上浦)、瓷源文化小镇研学营地(上浦)为中心;三是“润泽春晖”名人文化研学路线,以春晖白马湖区域为中心,贯通皂李湖、小越湖东西泊区域,面向高中及中职毕业生的研学体验为主;四是“运动仙果”农耕体验研学路线,以下管耕读小镇研学营地、祝温村双强劳动实践基地、上虞茶场学生研学旅游营地(岭南)为中心;五是“花田智造”劳动教育研学路线,以杭州湾海上花田景区为中心等,为研学活动奠定了阵地保障。
——探索研学课程。鼓励各校结合所在地实情、特色和文化,积极开发研学实践课程。各校积极践行“活教育”思想,创新探索研学实践课程,初步形成了以气象学家竺可桢、科普先驱杜亚泉等乡贤人文资源为依托的科普类研学旅行课程,以盖北葡萄、二都杨梅、小越花卉、海涂水产等农产品重要基地为依托的农科类研学旅行课程,以丰富的山区资源为依托的章镇劳技类研学旅行课程,以四明山革命老区和千年老县城的深厚历史人文积淀为依托的丰惠革命传统教育类的研学旅行课程等。
让中小学生“动”起来
《青瓷片里悟传承》《风情街夜市的仙果之旅》《谢晋导演的光荣与梦想》…… 近日,实小集团实验小学、阳光小学、华维文澜小学、谢塘镇小等19所中小学校的师生代表齐聚上德校区,围绕红色基因、城市发展、美丽乡村、非遗传承、孝贤名人等主题,通过情景再现、实物展陈、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各具特色的研学成果。据悉,活动前,师生们奔向田间,走进果园,寻访乡贤,探究非遗,用脚丈量家乡土地,用心感悟家乡发展,研学收获颇丰。
让学生们动起来,走出家门,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研学基地,融入社会大课堂,在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分享,在分享中反思,在反思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这日渐成为了各校组织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共识。
研学活动需“接地气”。上虞外国语学校依托当地企业多的优势,联手企业开设了“企业课堂”,经常性组织各年段学生进车间厂区开展实践劳动或生活体验,学习企业严谨精细的管理文化,感知员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也激励学生培养艰苦创业、爱岗敬业、不断创新等精神。一墙之隔的博文小学研学活动创新不断,学校深入挖掘当地乡贤和虞籍乡贤事迹,在校园中布设了“博文十景”,同时定期组织学生走进上虞乡贤馆、中华孝德园等,引领学生踏着乡贤足迹见贤思齐,沐浴孝德文化正道前行。
研学活动需“强特色”。盖北镇中针对新居民子女较多的特殊校情,组织学生走进“孝德园”“上虞档案馆”、丰惠千年老县城等,增强对“第二故乡”的认同感;开展参观春晖名校、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等游学活动,激励学生“心有目标、行有动力、赶有方向”;组织“播撒文明种子,打造品质盖北”徒步行活动,步行体验家乡沿途风景,同步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等,又对当地群众进行宣教,受到好评。
研学活动需“重创新”。今年暑期,实小集团上德校区努力将“研学游”升级为“研学优”,全校1800余名队员组成红领巾研学中队(小队),在校内外辅导员指导帮助下,以“亲子游”“主题探究”“活动体验”“竞技挑战”“日行一善”“共富义卖”等多种形式,在家庭、场馆、社区、景区等场景开展全域式研学活动。不少家长纷纷点赞: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学到了家庭和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样的活动对身处优渥生活中的孩子很有意义,应该多一些!
如何更好地使研学实践活动向纵深处推进?教体局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将秉持“立足实际、着眼发展、勇于创新、积淀特色”的工作方略,进一步挖掘研学旅行资源,不断丰富研学旅行项目,拓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时空和渠道,提升研学旅行实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
近日,丰惠镇中组织全体团员来到北撤会议旧址,研学革命传统教育,追寻家乡红色记忆,践行志愿服务活动,进而厚植爱党爱国爱乡情怀。“通过研学家乡红色历史,我们要不忘前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学习,严格自律,以实际行动谱写人生的青春篇章。”新团员周维梅这样说。
精心组织研学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让学习由书本课堂延伸到校外基地,进而拓宽学生视野,提升综合素养,锻造核心价值观……全区中小学研学实践活动已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