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全域3500余户农户智能化垃圾分类全覆盖
丁宅乡深入推进垃圾分类智慧治理
本报讯 (记者 楼丽君) 12月1日清晨,丁宅乡丁宅村垃圾分类督导员丁大姐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只见她把贴了“身份芯片”的农户生活分类垃圾桶往智能收运车上一放,设备就自动称重、拍照留档。“智能化系统会根据‘身份芯片’自动记录农户垃圾分类情况,我就根据实际情况给出分类是否正确的评价,智能管理系统根据评价给村民计分,并将数据上传到管理后台。”丁大姐边干活边介绍。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事关农村人居环境和群众的生活质量。截至去年底,丁宅乡已实现全域7个行政村3500余户农户智能化垃圾分类全覆盖,每家每户都配备了智能化分类垃圾桶。
“刚开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时,好多农户觉得麻烦不愿意分,也分不清楚。随着智能化设备的更新及积分兑换机制的实行,全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和正确率有了明显提高。”丁宅乡环卫线工作人员赵林江向记者坦言。
临近中午,记者来到下宅村村民喻淑萍家,正在准备午饭的她将择下来的烂菜叶放进了绿色的易腐垃圾桶中,将塑料袋放入了灰色的其他垃圾桶中。说起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喻淑萍喜笑颜开,“以前不管什么垃圾,我们统统扔到一个桶里,村里一直来宣传垃圾要分类,原来只要我们稍微动动脑子,发现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分对了村里还给我们发绿币,可以兑换餐巾纸、洗衣液等生活用品,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
在上宅村村委的垃圾分类宣传栏里,“每月垃圾分类红黑榜”十分显眼。红黑榜根据智能化分类系统中对每户农户家的每月积分进行统计,上了红榜的农户都觉得无比自豪。上了黑榜的农户觉得不好意思,通过村干部、督导员等的上门宣传、辅导、督促,纷纷向红榜看齐。
除了智能化分类和积分兑换制度,今年,丁宅乡投资250万元对乡生活垃圾分类中心进行提升改造,引进易腐垃圾处理设备。如今,蔬果、厨余等易腐垃圾经过设备处理后变成了有机肥,并可根据积分兑换给农户使用,不仅变废为宝,更实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举多得,受到农户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