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数十年的废弃矿山披上绿衣
曹娥街道投入1800余万元开展矿山整治
本报讯 (记者 张汉锋 通讯员 周畅) 11月22日上午,曹娥街道蒿东村联合废弃矿山绿化提升工程整治现场,几十人组成的工作队伍分布在5万余平方米的矿场中,填土、种树、盖草皮、浇水,忙得热火朝天。放眼望去,一块块草皮铺就了一片生态绿地,云杉、意杨、侧柏、红叶石楠等绿植遍布其上。
“这里原先是一个废弃矿场,经过半年治理,才有了现在这光景。”裸露的岩壁,随处可见的坑洞,遍地的沙石,飞扬的尘土,回想起过去的场景,曹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程金彪感慨万分。
废弃矿山位于曹娥街道蒿东村,当地村民称之为石门塘。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开办了一个石料厂,就地取材,炸山毁山,给地方生态带来严重破坏。直至20世纪90年代,矿山开采才停止,但石料厂却一直在运作,“天晴灰茫茫,下雨一摊泥”的情形也随之持续,不仅污染了环境,还严重影响周边老百姓的生产生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初,曹娥街道下定决心对该矿山场进行整治,约谈企业要求将采石场进行关停、搬迁,轰轰烈烈的整治行动随之展开。街道先后投入1800余万元,对裸露山体进行覆盖,在陡峭的岩壁上砌起一块块板槽,并覆土种上灌木;在矿石开采过渡的地方重新填土,盖上草皮,种上易存活的绿植。
废弃矿山重新复绿,老百姓对此交口称赞。“这矿山的灰尘能飘老远,晒被子什么的都会受到影响,路也一直脏兮兮的。”村民祝丽娟告诉记者,整治后,空气好多了,人也跟着精神不少。相信随着这些树长成,环境一定会更好。
废弃矿山绿化提升工程预计至11月底就能基本完成,但想要见到郁郁葱葱的场景,还得等一段时间。“等到绿植彻底长成,我们将对这片矿场进行安全性评估,如果满足条件,将会对村民们开放,让群众享受更多矿山生态修复带来的红利。”程金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