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创新平台提能造峰 厚植发展激活动能

我区以高能级创新平台为抓手开创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本报讯 (见习记者 邵焕星) 连日来,位于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天津大学绍兴研究院及实训中心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施工人员正抓紧进行装修作业。

  跻身省首批新型研发机构的天津大学绍兴研究院,建成后将依托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等学科优势,在新材料、现代医药、化工安全与环保等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及产业化推广,从而更好服务产业转型和上虞科技事业新发展。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是上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通过在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上不断加码,各类科技创新平台“遍地开花”。

  中型试验是成果落地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因工程化能力要求高、资金投入大、安环风险高、体系不完备等原因,成为横亘于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之间的天堑,阻碍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

  为建立健全以中试创新为基础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国科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对新材料生产的工艺、催化剂制备等进行中型试验和工程放大实验研究,应用综合的理论、方法、平台,系统开发、综合集成为全流程、连续化、可直接工程放大和工业应用的成套技术,为我区的企业提供从实验室到工业化、产业化一站式服务,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疏通科研到产业化的“快车道”。

  近年来,以曹娥江科创走廊为牵引,我区着力构建“曹娥江实验室+在虞高校及大学研究院+企业研究院+创新联合体”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分类推进各层级创新平台建设,集聚各类创新资源。一个个契合上虞产业发展的平台扎根上虞,与上虞区域经济同频共振,进一步推动了创新高地的打造。

  “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的基础支撑,随着创新平台建设的不断提速,对于人才聚集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创新平台与优势产业链共振实现了效益最大化,创新能力得到持续提升。截至目前,曹娥江科创走廊已集聚3所应用型大学、12家大学研究院、3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1000余人,共有300多项科技成果落实转化。

  此外,借力这些创新平台,我区推进八大产业集群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全覆盖。其中精细化工和数字文娱列入省级创建名单,晶盛、龙盛和皇马等企业牵头的半导体装备、染料产业基础再造和高分子聚醚新材料3家创新联合体列入市级备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将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区将继续建设更具高端化、更具特色性的创新载体,集聚更多创新资源,打造区域创新驱动更强“引擎”,为上虞勇当推进“两个先行”奋进“五个率先”排头兵提供战略科技和人才支撑。


上虞日报 要闻 00001 创新平台提能造峰 厚植发展激活动能 2022-11-07 7413514 2 2022年11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