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尊重:呵护学生正道前行
小越街道小学 詹雅炼 口述 本报记者 万均 整理
教书已有二十余载,做班主任也有十多年了,期间接触到了各种不同个性、不同家庭境遇的学生;也遭遇过困惑,收获过喜悦……
回顾二十余年育人情、管理事,最难忘的还得说一说小罗。
遭遇淘气学生
那年,刚踏上三尺讲台,初为人师的我就接了一个六年级毕业班。
于是乎,我一腔热情,一心扑在教育上,班级事务件件都留心,班中学生个个都关注,希望人人有进步。上课时,我更是激情澎湃,滔滔不绝,下课铃声响起我还在讲,非得把没讲完的知识点讲个透。一段时间过去,大部分学生也习惯了我的教学风格。但据我观察发现,班中有一个学生好像有点不适应我的教学,时常会表现出厌烦情绪。
我悄悄地了解了这位叫小罗的学生情况。应该说,小罗这孩子很不幸,年仅12岁,爸爸去世得早,妈妈离家出走了,他只能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因为从小缺乏管教,他日渐养成了随便说粗话、目无尊长的坏习惯;上课不守纪律,根本就没有心思听,作业也不肯好好做。
年轻气盛的我,很希望小罗能专心致学,尽快改掉不守纪律、不爱学习等不良习惯,便经常找他谈话,并批评他。
开始时,小罗还能听得进我的话,谈话也有效果。但慢慢地,他对我似乎产生了厌烦情绪,并表现在了行动上。在我上课时,他故意制造出一些声响,影响上课纪律;有时还敲打旁边的窗户,或者甚至吹起口哨,干扰课堂秩序……我气不过,就让他站在位置上听课,但他还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模样。你看看他,他就歪着头,嘴巴发出哼哼的声响,眼睛朝着左上45度角的方向看教室天花板,时不时地还冒出几句话:“什么时候下课啊?老子都快闷死了。”
这样时间久了,小罗发展到有时不来上课了。我几次把他叫进办公室谈话,他也是一副目中无人的表情,似乎我说的一切都没听见。等到要离开办公室之前,他突然扔给你一句:“你才比我大几岁啊,你懂个屁!”
家访融化“坚冰”
面对小罗,我很纳闷:是什么原因使得他有如此放任自我?这孩子其实很聪敏,怎么就听不进劝呢?
于是,我多方了解小罗的情况,并专程到他家进行家访。
虽然早听闻小罗家境拮据,但亲眼一见,我还是震惊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啊!黑黢黢的两间房,满是灰尘和杂物……
看到我,小罗甩出一句话:“你来干什么?”但他还是给我找了把椅子,然后拿开水瓶给我倒了杯水,像个大人一样招呼我。
小罗的爷爷出去打工了。他奶奶听说我来,便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出来,一见我就说:“这孩子命苦,还缺少管教,脾气不太好,我们两个老人都管不住。老师,请你多关心照顾他一下!”
面对老人的嘱托,我只能红着脸点头答应,我也自知:我是个刚毕业的新教师,没什么经验,我能改变什么呢?
令我欣慰的是,也许就是那次家访,使得小罗内心的“坚冰”慢慢在融化。此后,在校园中,他遇见我,会打招呼了,我的课堂上也守纪律了。慢慢地,同事感言:小罗在变!小罗的同学对他也不像以前那样评价了。
我对小罗更加关注和关爱了,也像姐姐那样去关心他。我经常找他谈话谈心,听他诉说,适时予以开导;遇到烦心事,他也会告诉我。当然,我也及时给予了帮助。
尊重是“金”
其实,我也伴随小罗的转变在改变:变得耐心多了,遇事冷静多了。有句话说得在理:教师真诚陪伴学生,自己也在成长!
随着时光流逝,小罗对我敞开了心扉,说了许多真实想法。但有一次谈话中,他突然跟我说:“老师,我不喜欢你拖堂!”我愣了许久。
我陷入反思:小罗说的可能是学生们的内心真实想法,我得慎重对待!我一直要学生守纪守规,可我自己经常拖堂,就是没有做到“守时”“守规”啊!
从那以后,我坚决做到了准时下课。
尊重是“金”。教师与学生交流,都应秉持相互尊重的原则;要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尽量尊重学生的要求!
我发现,此后与小罗交流的时候,他更愿意告诉我他的各方面情况,还有同学们的一些想法和要求;我说的话他也愿意听了。渐渐地,他不缺课了,也开始努力学习了。待他快毕业的时候,我特意去书店买了几本书送给他,每本书上我都写了一些关心和鼓励的话。看得出,他很喜欢。
几年过去了,一次在街上碰到小罗。他老远路就喊我,并一路跑过来。他告诉我,他现在在一家企业工作,收入稳定;他精心照顾着他的爷爷和奶奶……临别时,他突然向我一鞠躬,抬头时,满眼真诚地说:谢谢老师当年对他的关心和尊重,不然自己不知道现在会走上什么样的道路。
闻言,我的眼眶也红了。这也许就是学生对自己最好的评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