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校园内外

共享 共研 共融 共进

重华小学教共体线上线下携手共绘“同心圆”

  “今天这些生字有些难读哦,你能读好它们吗?来,我们让在座的重华小学的同学和城东小学、丁宅乡小的小朋友都来试试!”近日,同步课堂将重华小学与两所本学期新结对的教共体学校连接在一起。课堂上,虽相隔屏幕,但三校学生积极踊跃回答问题,课堂学习氛围浓厚。

  据悉,9月底,重华小学在区教体局的安排下,与城东小学结成共建型教共体学校,与丁宅乡小结成协作型教共体学校。三所结对学校及时谋划方案、迅速展开行动,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近期集中推出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各学科的同步课堂和“双减”背景下各教研组的网络研修主题教研活动,携手共绘教共体“同心圆”,为上虞积极推进教共体建设积累经验、贡献智慧。

  每一堂都是新教师的公开课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挑战,更是一次学习提升的机会。”去年入职的新教师俞佳铭此次精心准备了一堂二年级语文课《葡萄沟》。她说,这是她第一次站在同步课堂的讲台上,这是她作为教师上课的新主场,更是她作为新教师学习的新平台。

  俞佳铭告诉记者,从得到活动通知到正式开讲的近两周时间里,她多次调整完善课堂教案,得到了结对师傅、听课组的指导磨课,并在课前设计预习单与结对学校相关班级教师提前交流,在课堂之外迈出的扎实脚步,切切实实助推着她一步步站稳讲台。

  “展示课前有团队磨课,展示课后还有三校的线上网络研修主题教研活动,我们希望同步课堂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向其他学校辐射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促进我校青年教师的成长。”重华小学校长娄金龙介绍,近三年来,学校先后迎来了23名新教师,为重华小学教师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逐步改善了学校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问题。

  新教师入职后的头三年,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能不能顺利向骨干教师靠拢,于是,学校积极思考谋划,通过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微格培训等形式,推动“新鲜血液”成为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此次,重华小学将“互联网+义务教育”同步课堂与该校的新教师展示课活动相结合,不仅覆盖了除体育外的所有学科,而且将线上展示课、网络研修主题教研活动与线下三校同步预习、作业以及各学科教研组的磨课活动相结合,让每一堂课、每一场研修都出彩出效。

  每一场交流都是同向的奔赴

  一块屏幕、一根网线、一个摄像头,就将乡村学子和城区学生的课堂连接到了一起。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上城里老师的课还是很新奇的。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这也是一种交流和学习。”丁宅乡小副校长钟君告诉记者,由于生源减少,师资不足,该校部分课程,特别是美术、音乐等艺术类课程,一般都是教师兼任,缺乏专业性。教共体的建设不仅为学生带来优质教育资源,也为乡村教师成长带来更多可能。

  “2020年,我们在与大勤小学结对的基础上,又与横塘小学成为结对学校。我校与两所结对学校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多次开展在线同步课堂教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新的教共体建设中,我们将更多考虑乡镇学校的实际需求,以我所有,给其所需。”娄金龙表示,接下去,教共体将从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课程基础等各个方面,进行资源整合与协作,通过开展“互联网+”以及线下合作方式,突破时空限制,促进共同进步。

  正如娄金龙所说:教共体的建设必须实现双向受益,才能促使双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画好守望相助、互通互补、协同发展的“同心圆”。城区学校带给乡镇学校新的教育理念、更丰富的教育教学方法,分享更好的教育资源,帮助乡镇学校的教师快速成长,并拓展乡镇学校学生视野,提升综合素养。同时,教共体建设也必将为城区学校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农村教育改革实践的机会,促进教师自身素养提升,并开拓城区学生视野,了解乡村生活,促进劳动实践等方面能力的提升,收获美好的城乡学生之间的友谊。


上虞日报 校园内外 00004 重华小学教共体线上线下携手共绘“同心圆” 2022-10-29 上虞日报2022-10-2900012 2 2022年10月29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