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腕携肩 引护成长
——上外集团上虞外国语学校精心培养青年教师一瞥
近日,上外集团上虞外国语学校与浙师大专家团队达成“活力教师”专著《上虞区活教育试点学校丛书上外专辑》(暂名)编写和出版初步意向,从而为该校青年教师展示才华、能力提供了又一个新平台。
这是学校呵护青年教师成长的新动作之一。
多措并举 引扶成长
从今年9月始,上虞外国语学校作出一项新规:原则上不让入职两年内的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以此缓解新教师工作压力,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安心钻研业务,投身于专业学习和实践,尽快脱颖而出。
对此,校长丁斌毅告诉记者:“青年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和动力来源,是学校发展的希望与未来。为此,学校注重鼓励青年教师尽快站稳讲台,专心致教。”
如何让青年教师尽快进入并适应教师角色,迅速培养成教学骨干?上外可谓多措并举,呵护有加:
——创设成长档案,激活内驱动力。学校制定并实施《上外青年教师星级考核制度》《上外青年教师培养发展计划》等制度,激励青年教师结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现状,分析自我特长及不足,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规划的指导下,合理制订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选取适合自己专业发展方向,明确自己每年要完成的任务,以学期为单位登记。学校设立《专业发展成长记录》,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成长档案,跟踪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档案材料,提醒发展滞后的教师,鼓励发展优秀的教师,有效激发内驱力。
该校教科室主任孟国乔向记者介绍,结合成长档案建立要求,今年9月10日教师节当日,学校举行了新一届拜师学艺典礼,落实名师“一对一”传帮带徒制度,为每位青年教师送上节日礼物,铺设好放手搏击的舞台,并激励新履职教师勇敢挑战“第一次”:上好第一节课、做好第一次家访、写好第一篇论文、完成第一次值周……每个“徒弟”每学期必须阅读10本以上名作或专著,以助专业成长。
——活跃学科教研,推动素养提升。学科知识功底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是青年教师系统培养中的关键一环。学校拓展青年教师“活教育”成长平台,联系企业推出校企教学课堂;举办街道十佳青年名师评选、街道星级教师评选、街道学科带头人评选、街道教坛新秀评选等,激引青年积极成才。每年举办课堂教学艺术节,开展学科素养技能大比、青师课堂、新锐大赛等,同台竞技、智慧分享,推动青年教师专业提升。
新教师沈司熠感言:“进入上外两个月后,我有机会参加了多渠道业务学习竞赛活动,使我在教学和管理能力等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提升。”
——拓宽分享路径,见证成长足迹。学校安排青年教师每月一聚。有时阅读分享,有时教研沙龙,有时成果汇报,有时户外拓展,有时探究考察,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工作生活热情和研究活力。
此外,学校聚焦课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推动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完善课程核心内容、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激励青年教师探索以“生命课堂个性发展,教学相长特色创新”为主题特色品质课堂,进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外引内育 力扶成长
9月,新学期开学第一周,上外就邀约区教育发展中心教研员来校,深入课堂听几位新老师上课,并逐一点评。青年教师们普遍感觉:收获颇丰。
“学校组织专家‘会诊’,对我们新教师而言,好像送上了成长的‘及时雨’,也找到了今后努力的方向。”语文组新教师范璐璐在自己的教育成长日记里这样写道。
积极借助校外专家资源,助力青年教师成长,这已成为学校的多年传统。如学校依托浙师大合作资源,帮助青年教师探索以“生命课堂个性发展,教学相长特色创新”为主题特色品质课堂,成效明显。2021学年,学校被命名为浙江省改进教学管理试点学校;仅青年教师课题研究上,区级以上立项(结题)多达18项,指导学生各级各类获奖400余人次,英语教研组被评为2021年浙江省先进教研组。
在外引的同时,上外将眼光更多地瞄向校内名师资源的激发和引领上。学校充分激发现有10多位区级名师、3个区级学科基地资源,经常性组织优秀课例展示、名师点评指导、优师观点报告、教师探讨沙龙等方式,实现以展促学,以评促研,以观促智,以探促慧,让学校青年教师体验真刀真枪的高水平教学,货真价实的解剖式点拨,真正实现教师成长靶向定位、精准助力,全面激发青年教师教学研究和专业成长的无限活力。
名师团队积极探索“导师-骨干教师-学员”三级培养模式,鼓励优秀青年教师申报加入多个培养平台,接受高规格的学科业务培训,有效缩短的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英语组竺路老师在短短三年多时间内,就迅速可以独当一面,担任初三英语教学,并获得区优质课一等奖,多项课题在上虞区、绍兴市获奖。说到她的进步,工作室导师一言明之:“中西结合‘装修理念’,博采众长的上外时尚,促进好学者的活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