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校园内外

党建引领石榴红 民族团结一家亲

龙山学校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日,龙山学校组织专题研讨会,就筹建“民族文化长廊”“石榴红展示馆”“小石榴籽笑脸墙”展开热烈讨论,努力营造民族团结、手足相亲的校园文化氛围。

  作为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新居民子女学校,龙山学校现有学生1444名,其中202名学生来自维吾尔族、布依族、苗族、土家族、壮族、佤族、东乡族、仡佬族等14个少数民族。

  为践行“爱满天下”的办学宗旨,今年以来,学校党支部在“1+2”爱启航党建品牌的引领下,启动“加强民族团结,促学校和谐发展”主题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积极探索民族一家亲特色发展之路。

  以党建引领为抓手

  强化民族团结意识

  作为一所多民族新居民子女学校,龙山学校一直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通过成立以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民族团结工作、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每学期,我们都会以召开座谈会或上门家访的形式,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通过党员教师志愿服务、家长学院、班队课等载体,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宣传力度,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每一位师生的心中生根发芽。”龙山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让党的民族政策入脑入心,学校围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精心安排设计,创新活动载体,以“1+2”爱启航党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全覆盖教育。同时,针对师生的学习和发展,学校自主开发“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和“教师第二职业”课程,从理念到实践,将党建作为推动师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红色引擎”,引领龙山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以宣传活动为载体

  造浓民族团结氛围

  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以来,龙山学校围绕民族传统文化,陆续开展“少年工匠”“国学经典”“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寻根”“非遗研学”“我的父亲母亲”主题教育,通过系列特色活动,引导、激发全校师生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同时,结合校园实际,龙山学校充分利用一楼一室、一墙一瓦,围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文化主线,精心设计“中国地图”主题墙面、“读书吧”“石榴红职业街”“非遗传承基地”“泥塑工作室”“民族文化长廊”“石榴红展示馆”“小石榴籽笑脸墙”等文化景观,进一步造浓民族团结氛围。

  “本学期,我们还通过周一国旗下讲话、每周班队会、劳动实践教育、校园小舞台展示、女生素养提升项目、非遗传承人进校园、龙山六好银行、小石榴籽争章等活动,增进文化共识,让每一名学生如同石榴籽一般,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绽放独特的光彩。”龙山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传统文化为特色

  架起民族团结桥梁

  每周三的社团课,龙山学校的校园里总是格外热闹。操场中间,舞龙队的男生们伴着鼓乐挥舞龙身;排练室里,民族器乐社团的学员们吹打擂鼓;职业街上,茶艺社团的老师手把手指导煮水泡茶;木工作坊,一个个小木匠忙着学习刨凿手艺……这些独具特色的社团体验课,都是学校弘扬传统文化,将民族团结意识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各领域的创新之举。“目前,我们已经开设了舞龙、杭秀、竹编、木工、茶艺、中国鼓、民族乐器等系列主题课程,希望通过教学浸润的方式,让师生们感受民族文化的独有魅力,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龙山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学校还以思政课为主阵地,结合各学科教材内容开发校本教材《精编古诗词800首》《初中生职业规划教育》《家长学院教材》,编撰《民族团结读本》,开发《民俗歌舞课间操》,确保民族团结教育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下一步,龙山学校将继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重点关注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学生开展结对帮扶,引导全校广大师生牢固树立“民族团结进步”思想,以传统文化助力特色校园打造,以党建引领架起民族团结桥梁。


上虞日报 校园内外 00007 党建引领石榴红 民族团结一家亲 2022-10-22 上虞日报2022-10-2200012 2 2022年10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