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科技赋能粮食生产
安全高效

我区深入实施
“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

  本报讯 (记者 朱克斐) 金秋十月,正是丰收时节。这些天,位于东关街道三丰村的三丰富硒粮油合作社又忙碌起来,数台大型收割机天天穿梭在稻田里。“一天大约能收割150亩水稻。”该合作社负责人表示,收割机收割后,直接处理成一袋袋稻谷,然后装卸运送入烘干机烘干,一气呵成。

  这是我区农业机械化生产突飞猛进、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的一个生动场景。近年来,我区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聚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深入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打好政策、科技、整治、服务组合拳,去年粮食种植面积55.13万亩、总产量2.23亿公斤,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其中种粮面积连续5年保持全省冠军,有力巩固了“全省产粮大县”优势地位。

  稳产保供,政策先行。为进一步激发农户种粮积极性,我区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通过规模种粮补贴、早稻订单全覆盖、五优联动奖励等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面积、保产量、提品质。今年,我区将早稻规模种植补贴由180元/亩提升至200元/亩,并对早稻后播种机插连作晚稻的,给予每亩50元奖励;出台土地流转激励政策,创新整村流转、“土地银行”等做法,全力推动土地集中连片经营,支持散户向大户、大户向家庭农场(合作社)转型。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我区坚持科技赋能,实施“双强”提质行动,“杂交稻精量机插秧项目”成为全省“双强”重点突破试点项目,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至89.62%;示范推广良技良法,主要粮食作物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8%,良种覆盖率达100%;做强做优种质源头,与中科院、省农科院组建育种攻关联合体,大力培育舜达种业龙头企业,建成良种生产基地2.4万亩,良种制种630万公斤。

  在此基础上,我区强化整治驱动,做强种粮主平台。坚持“农田就是农田,农田必须是良田”原则,深化全域耕地治理、实施优地增粮行动、打造粮食全产业链,以“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耕地保护制度。此外,我区还强化服务驱动,打造种粮保障链。通过构建社会化全程服务体系、建立专线化种粮服务机制、提升数字化高效服务能力,进一步打通种粮成本高等难点堵点,持续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


上虞日报 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00003 科技赋能粮食生产
安全高效
2022-10-22 上虞日报2022-10-2200001 2 2022年10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