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卫生健康

为上虞妇幼保健院搭个架子

——忆三十四年前建院往事(上)

  站在窗前,我深情地凝视着半山脚下那座现代化建筑——上虞妇幼保健院。这是一家保障上虞妇女儿童健康的三级(乙)医院,规模较大,设施较全,医疗技术力量雄厚,医德医风正,服务态度好,在上虞老百姓心中享有很好的口碑。

  虽然医院创建的时间不长,至今也仅34年,在时间的长河中只像针尖上的一滴水。然而若是看作一个人的话,却是到了而立之年,是人生的鼎盛时期。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拼搏,妇幼保健院正在茁壮成长。此时我内心激动,不由自主地打开了尘封的记忆,30多年前建院的情景历历在目。

  过了知天命年

  扛重任

  50岁称知天命。1988年我已52岁,领导却要我扛起创建上虞妇幼保健院的重任,这令我备受压力,如履薄冰。

  1988年6月,解放路人民医院整体搬迁至半山路新医院,门诊和住院条件大大改善。我清楚记得搬迁那天,新手术室的第一例手术——剖宫产术是我主刀的。

  大约在解放路人民医院上班一个多月后,县领导突然找我谈话。原来早在医院搬迁前,县政府已规划要建妇保院,把原新建路的妇幼保健站搬入,再把人民医院妇产科人员全部或部分调入(可最后只调入我、助产士和护士各一名),利用老医院门诊部和传染病房建立妇保院,解决计划生育手术人员住院困难问题,要我担任筹建领导小组人员,并负责医疗业务。

  因为我是一个几十年两点一线的纯粹业务人员,没有管理经验,情商不高,不善于与外界打交道,更不懂财务知识,连自己每月工资也说不准,怎能管大家庭?经过多次拉锯式的谈话后,想到领导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当时我是全县唯一在岗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妇产科医师(当时张高烽医师已办退休手续),安全医疗是医院的生命线,况且妇保院收住对象是计划生育手术人员和孕产妇,所以我应该挑起这个担子,否则有愧于党和国家对我的栽培。

  十万元创建费和多方筹资

  自嘲是“讨饭”院长

  当我扛起这个重任后,第一次踏入卫生局贾健局长的办公室,他微笑地招呼我,随即递上一张纸要我签名,一看着实吓了一跳,是一张写着24000元的借条。我死活不肯签名,说这辈子从未向人借过钱。我这点工资,出了问题怎能偿还得起?这时站在旁边的几位同志都哈哈大笑,说是绝对不会让你个人还的,这只是走个程序而已。因为办医院一台X光机是必备的,货源紧张,局里已经预定了。

  那时正趋于改革开放初期,县财政比较困难,在卫生系统中仅对预防保健人员工资全额拨款,对医疗单位拨款较少,也就是靠自身业务收入养活自己。为了建新医院,已把老医院绝大部分房子卖给了商业局,况且新医院4年前动工建设,根本无资金来修理这两幢60年代的老建筑,卫生局领导也明白这点钱要筹建妇保院真是杯水车薪,我也愁眉苦脸地说:“房子的门窗、地板都坏了,修理起来的经费不少呢!”

  领导安慰我别着急,有关部门已同意我们搞集资活动。卫生局用淡红色的纸印刷了一叠关于建妇保院集资的单子,我跟着卫生局张正益副局长,冒着酷暑奔波但收效不理想。后来,我拿着单子把目标转向县级机关和百官区域的国企,凭着熟人面孔的优势,得到了县妇联、计生委、粮食局、商业局、外贸局、电力局、协作办和物资局等单位捐助。我还坐着我爱人的自行车,去粮食局下属企业集资。

  为了在修建中尽可能节省资金,在门诊二楼安装200毫安的X光机时,我请了粮食局的林浩权工程师。他仔细查看老建筑的图纸,了解房子的结构和负荷量,确定可以安装。对病房的地面,因为当时建造没有作防潮处理,所以总是湿漉漉的。我又请了陆中钿工程师。他实地察看后,提出了防湿处理方案。我虽不谙财务之事,但开源节流的道理我还是知道的,因此我们边装修边开展业务工作,在门诊部一楼设简易病房,接收大月份引产。在开设妇产科门诊外,还同时开设内、外、小儿科综合门诊,满足周边居民就医需求,在较短时间内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有人曾说,人情如金钱一样,是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为了筹建妇保院,我的人情也消耗殆尽了。但对曾经帮助过我的人,到现在我也一直心存感恩。


上虞日报 卫生健康 00007 ——忆三十四年前建院往事(上) 2022-09-29 7050589 2 2022年09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