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白马湖

笋事二则

  前段时间,一位在外地工作的乡贤专门来电,要我搞一点家乡的鞭笋和笋干菜快递给他,说是非常想念鞭笋和笋煮干菜的味道,还说吃了能解乡愁。我立马跑菜场、翻家藏,精心挑选,妥妥包装,第一时间送去快递,及时满足了该老乡的心愿。

  “簿书愁里过,笋蕨梦中香”。这一任务完成后,和笋事相关的一点思绪也飞翔了起来。

  (一)鞭笋汤

  今年这个夏季特别漫长,大概是高温晴热时间的确有点久了。真难以想象,以前没有空调的日子是怎么过来的?夏日炎炎,吃什么都没有胃口。而记忆深处,那一碗鞭笋汤最能消暑降火,似乎一直伴随着我们,度过难熬的苦夏。

  在家乡的长塘、陈溪、下管一带,竹园里冬笋春笋鞭笋,四季有笋,农户家里炒煮炖蒸腌烤食,餐餐有笋。唐代白居易在《食笋》中说:“紫箨坼故锦,素肌掰新玉”。竹笋真的是物美价廉,加工方便,人见人爱。而到了夏季,春笋退出舞台,鞭笋唱起了主角。

  鞭笋也叫马鞭笋,俗称横鞭笋,一般掘鞭笋的时间在5月至10月,一年四季的笋中鞭笋最难掘,但也最鲜美。这是为什么呢?原因还要从鞭笋的来历说起。

  竹鞭是指竹子细长的地下茎,横走在土层下,茎上有节,节上生根,称为鞭根。节的侧面生着芽,有的发育成笋,有的发育为新鞭。在一片竹林里,我们看到地上的毛竹都是单独一株株的,但地下的竹鞭则是联成一体的。毛竹的竹鞭分布较深,竹鞭末梢上的那一个芽,也就是竹笋在泥土里向前伸展的部分,在夏季把它掘出来,扁扁的,尖尖的,似马鞭,就是鞭笋。

  掘鞭笋难。鞭笋本身数量不多,加上它是从老鞭上在地下横着向四周走,不像春笋会露出土外,所以,鞭笋难寻,掘起来也费劲,是一项技术活。掘鞭笋要看竹株的长势走向,找寻土中轻微的隆起以及细长的裂缝等。所以,看竹农在掘鞭笋似乎很轻松,而城里人真要亲自动手去掘,往往搞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痛,收获却寥寥无几,而且掘得的鞭笋卖相也不佳。

  今年的鞭笋价格有点走高。这个夏季因为气温高、雨水少,竹林长势普遍受影响,鞭笋数量明显减少,菜场里鞭笋的价格比以往翻了个跟头。昨天隔壁办公室老胡告诉我,他女儿读大学放暑假回家,想吃鞭笋。老胡一大早去赶市,看中的一摊鞭笋质量不错,每斤要价46元,且是一口价。老胡感觉价格有点棘手,就转到其他摊位去看看。转来转去,鞭笋既少又贵,觉得还是刚才那摊合适,回头再想买,哈,早卖完了。结果鞭笋没买成,回家还挨老婆批评。

  鞭笋特别鲜美。在夏天,饭桌上有一碗鞭笋汤,这在虞地的每家每户几乎司空见惯。这碗汤里,鞭笋是主角,里面放一点毛豆、番茄;也有放点蒲子丝瓜之类,再配点大头菜;考究点的,再放几只虾干。这碗汤看似普通质朴,但喝起来,家乡土话讲“透透鲜”“鲜透顶”,鲜掉舌头,鲜翻眉毛,既能消渴明目,除暑气,又开胃下饭,还解酒毒。

  鞭笋的质地比春笋和冬笋都要老一些,大概它在地下横着钻,要有一定的硬度,纤维化程度比较高。在做菜肴时,显老的尾部要切掉些许,但家里的长辈往往舍不得过多切掉,说是不能浪费。

  鞭笋的吃法很多,切成一段段烧汤、煲排骨,或切成薄薄的一片片,放入肉丝、咸菜炒一炒,令人百吃不厌。吃鞭笋的精髓估计就在于嚼,它嚼起来很有劲,那丝丝鲜美,只有在大嚼中才能够充分品味,当然,牙口必须要好。

  想起了小时候,每逢夏收夏种那段日子,一般晚饭都弄得很迟,是名副其实的“夜饭”。吃夜饭时,暑热还未消退,家里往往会把饭桌搬到室外小天井里,地面上提前泼几遍水降个温。夜饭的小菜并不多,几碗“长下饭”,但鞭笋汤绝对不会缺的。这时候,兄弟几个围着饭桌狼吞虎咽,老父亲穿着一件已磨出几个小洞的白色圆口衫,咪一口土烧,嚼一口鞭笋,笑眯眯地瞧着我们。晚霞渐渐地变黯淡,树梢缝里吹来丝丝晚风,劳累了一天的家人,那真是最适意的时光。

  往事如云烟。初秋的几缕晨风,吹散了昨夜的彷徨,味蕾中储存的鞭笋汤那份鲜美记忆,每当炎夏时节,常常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二)乌梢笋

  野小笋在上虞称乌梢笋,和俗称谷谷红的野草莓,曾经是春天山野里最美妙的珍馐美馔,也是山里长大的孩子们心中最鲜美的回忆。

  野生小竹在虞南的山区随处可见,常常用来扎篱笆、搭豆架瓜棚,甚至当柴火烧的。野小竹一般只有拇指般粗细,砍了会抽,抽时疯长,密密匝匝,生命力极其旺盛。三月底四月初头,草长莺飞,几场春雨过后,杂树下,山坡上,灌木丛间,漫山遍野的乌梢笋齐刷刷地拱出地头,这笋完全是野生的,蓬蓬勃勃,每天往上蹿。作为时令菜肴,这个时节,勤快的人们会应时上山去拗,不仅自家分享,还能送人,拗得多还到菜市场上去卖,几块钱一把,也是个收入渠道。说来奇怪,这乌梢笋还不怕拗,愈拗愈多,而且如果不去拗掉,几年下来,整个地块会被竹根霸占,连野小竹自己也无法动弹。

  “土上只有一寸,拔出来有近一尺。”拗这样的小笋,很讲究技巧和时机。等乌梢笋长到近一二手托高时拗最合适,真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讲的就是时不我待。拗笋时,手要尽可能地握到根部,否则,会有一大截断在泥土里,那就浪费可惜了。

  拗乌梢笋的乐趣,不只在于吃,更多的还是碗外的回味,这大概也属于走出大山的人们舌尖上的乡愁。乌梢笋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刚长出来的乌梢笋,嫩得都能掐出水来,膳食纤维含量高,鲜中带着丝丝甜味。一般带壳的乌梢笋,可以剥出将近三分之一左右的笋肉。剥壳后的笋肉绿中泛黄,黄里透白,形似细长的塔,远看好似象牙做的工艺品,十分惹人,清新可爱。

  乌梢笋带壳时能在家中搁置个几天,但剥出后就放不牢。乌梢笋在品烧之前,必须放到开水里焯一下,主要是让草酸分解掉,也能除去涩味。乌梢笋的吃法多种多样,可做小炒,炒腊肉、炒鸡蛋、炒咸菜肉丝;可以做咸肉蒸笋,咸肉要选带点肥的,配上乌梢笋,不仅色泽美观,而且咸淡搭配口味互补;也可用来炖老鸭,烧排骨汤等。而如果用来烧面条,那一碗乌梢笋加雪菜肉丝面,仿佛时光倒流,是记忆中童年时代里的顶尖美食。碰到一时吃不完,一些心灵手巧的主妇还会把它腌渍起来,做成咸笋或者酸笋,装在瓶瓶罐罐里,当作过早餐的“长下饭”。

  其实,乌梢笋是各种野小笋的统称。虞南山区常见的野小笋是水竹笋,也有甜笋(也称白头笋)、青衣笋、小麻笋、小尖笋等,还有一种苦笋,中间是白色实心的,因为味苦大家不喜欢吃。

  乌梢笋和其它竹笋的区别比较明显。上虞的山区面积占一半,最常见的是毛笋,长塘出产的“黄芽头”春笋,脆嫩鲜甜,远近闻名,是毛笋里的极品。汤浦一带盛产雷竹笋,它采用砻糠地膜覆盖,春节前后即可上市,所谓的“笋比肉贵”主要指的就是它。其他一些乡村竹园里也有早竹笋、哺鸡竹笋、刚竹笋等,还有一种虞地特有的角竹笋,但这类竹笋都比乌梢笋要粗大壮硕,且是人为栽培,属于有主人家的。所以,山边地头的乌梢笋人人都可以去拗,但私有竹园的是不能去拗的。

  近些年来,随着竹园面积的拓展,毛竹笋用山培育技术的提升,市面上竹笋的供应愈来愈丰富,如今的人们已经很少亲自上山去拗乌梢笋了。每到吃笋的季节,在菜场路边总能选购到心仪的乌梢笋,但吃起来,不知为何,总没有自己拗的鲜美可口。


上虞日报 白马湖 00004 笋事二则 2022-08-30 上虞日报2022-08-3000004 2 2022年08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