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前督促和解让履行更自觉
区人民法院推行“立审执破”一体化运行机制
本报讯 (记者 冯洁娜 通讯员 王颖) “喂,徐某某吗?最后一笔履行款45万元已经打到你的账户了,请及时核对一下,有问题随时联系我。”日前,区人民法院东关法庭执行员钱韦挂下电话后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个执行标的高达190余万元的案件,终于在执行立案前通过执前督促履行实现圆满化解。
2019年4月,徐某某在我区承包了一块土地用来种植苗木。2019年底,因政府项目建设需要,一家建筑公司在徐某某承包地旁施工,将承包地北面的河流截断导致承包地的排水口被堵塞。2020年入梅后上虞雨量较大,因排水口被堵塞致使雨水无法及时排出,徐某某的承包地出现大范围积水,导致种植的罗汉松因浸泡死亡。2021年5月11日,区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徐某某诉建筑公司侵权责任一案,查明事实后一审判决该建筑公司赔偿徐某某苗木毁损等各项经济损失179万余元,二审维持原判。2022年5月23日,徐某某向区人民法院东关法庭申请强制执行。
东关法庭收到申请后,积极运用“立审执破”一体化运行机制,在执行立案审查期间,通过向审理法官了解情况,发现该案存在从执源上解决矛盾的可行性。随后,执行干警第一时间联系双方当事人并说明情况,多次耐心沟通解释和督促履行。在多方努力下,从申请强制执行到执前全额履行完毕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
“我一开始无法理解,执行不立案这钱怎么能执行到呢?后来钱警官耐心地跟我沟通解释,还多次联系被执行人,协商还款。”徐某某感激地说。之后,徐某某向区人民法院邮寄了感谢信,还亲自将锦旗送到了东关法庭执行员手中。
“这不仅是当事人的感谢,更是对法院‘立审执破’一体化运行机制和执前督促履行工作的最大肯定。”区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执前督促程序具有时间快、费用节约、人员专业的特点,能经济、快速地使胜诉当事人的利益得以兑现,和谐化解纠纷。
今年以来,区人民法院在6个人民法庭全面推行“立审执破”一体化运行机制,强化审执程序衔接、破产防范前移,建立完善执前督促、执行和解等制度。机制运行2个多月以来,执行人员共督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172件,金额合计达878万余元,自动履行率同比提升9个百分点,在充分保障胜诉当事人权益的同时,有效推进执源治理、诚信建设,实现司法办案“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