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新闻·民生

器械体操首次纳入体育技能测评

我区34所小学19所初中1823名学生参与测评

  近日,为期4天的2022年上虞区第四届中小学生体育技能测评大赛在区职业中专田径场和体育馆有序展开。来自全区34所小学、19所初中的1823名学生投身火热的体育技能测评,全面展现我区中小学生体育技能掌握状况和常态化体育课堂教学情况。

  本次测评大赛由区教体局主办,特邀浙江师范大学学校体育研究所作为第三方展开测评。大赛在全区各校小学四年级、初中七年级中按抽签基数轮转法抽取具体班级参与篮球、足球、排球、田径等项目的测评。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体育技能测评大赛首次将器械体操纳入到小学组测评项目,这也展示了我区在发展校园体育、推动体育课堂改革过程中,让器械体操回归体育课和提升学生体育技能的决心。

  重拾器械体操,“倒逼”课堂教学

  单杠、双杠、山羊、跳箱等器械体操曾给60-80年代的孩子们带来极大的锻炼挑战与快乐,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但近些年来,已逐渐消失在校园里,主要原因在于“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而在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中,学生力量素质项目(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的分数已连续多年低得扎眼:平均分和合格率都在50%左右徘徊。体育教研员林亦敏表示,这与器械体操淡出体育课堂有一定的关联。

  “器械体操对力量提升很有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锻炼有独特的价值。所以,我们要让器械体操回归体育课堂。”林亦敏说,以帮助孩子的上肢、背部、腰部力量发育为例,体操的单、双杠训练效果明显且简单易行,还能提高学生在立体空间对肢体的控制能力和克服心理恐惧,培育挑战自我的心理品质,这是其他运动项目很难具备的,“我们不能因为怕出安全事故,就让器械体操退出教学舞台。学校体育决不能因噎废食,我们要从学生体质发展和运动素养提升的角度,探索改革器械体操教学,创设安全的适合学生学练的教学环境,提升体育教师器械体操教学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学生出安全事故的几率。”

  “大赛中孩子们的表现能看出常态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如器械体操、往返跑,都有技术含量,需要一段时间练习。鹤琴小学、重华小学等校的学生在场上的技术动作、精神面貌都很出彩,这就说明他们的体育教师确实有在教、有认真地教。”林亦敏介绍,去年以来,全区各校以器械体操为研修内容,全面开展单元构建下的课例研修,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将好的课例录制成视频,供我区体育教师学习,想方设法推动我区器械体操常态化教学。

  体育教育作用,在“体”更是在“育”

  推动器械体操回归体育课堂只是体育课改革中的其中一点。“体育课改革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构建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体系、改变体育课教学方式、完善评价体系等。”区教体局体育科科长王光标介绍,阳光体育在我区已经过多年发展,通过体育课、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等形式,已能基本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而向这1小时要质量和实效,则是改革的终极目的。

  学校体育不仅要关注体质健康,还要传授体育技能。调研显示,我区部分学校存在体育课“应试教育”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初中体育课过度强化体育中考内容,小学体育课出现专门应对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为此,我区推出了全区中小学生体育技能测评大赛,并将其列入学校年度考核,引导体育教师将体育技能传授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在保障每位学生每天1小时的有效锻炼时间之外,让每位学生掌握至少2项运动技能,使运动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要让学生真正享受运动的乐趣,必须教会其运动技能,只有教会技能,学生在自己学习、训练,特别是看到自己运动水平不断提升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到享受乐趣。”一位资深体育教师表示,全区中小学生运动技能测评大赛走到了第四届,测试项目在变化,因测试项目、测试成绩带来的变化也正悄然发生……


上虞日报 新闻·民生 00003 我区34所小学19所初中1823名学生参与测评 2022-06-27 6345690 2 2022年06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