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要闻

氢能“搬运工”搬出国内市场第一

浙江蓝能1吨级大容量运氢装备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本报讯 (记者 冯楠) 日前,记者从位于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浙江蓝能燃气设备有限公司获悉,由该公司参与的“公路运输用高压、大容量管束集装箱氢气储存技术”项目顺利通过中期验收,攻关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预计到明年底可实现交付。

  据了解,该项目作为科技部重点专项“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中的子课题,剑指1吨及以上级别的运氢能力,可填补国内乃至全球市场空白。

  “其实从大范围来讲,我们不缺氢,缺的是氢的搬运工。”蓝能副总经理赵海岚介绍。氢能因高热值、零污染,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能源抓手。目前,氢能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加速期,氢能运储是其中关键一环。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曾作为金盾系企业的蓝能在经历破产重组后,依托其已有的压力容器研发生产优势,向氢能储存、运输装备制造转型。

  面向市场需求,历时三年多攻关,2020年6月,蓝能自主研发设计的45MPa(兆帕)储氢瓶式容器组正式完成首台套制造,并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新技术新工艺技术”评审,一年后通过浙江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产品技术处于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2021年,我国首批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建设陆续启动,截至当年底,累计建成运营加氢站255座,增量和保有量均位居全球第一。45Mpa大容积高压储氢瓶组也凭借其存储能力大、压力分级与容积组合方便、调峰能力强、场地适应能力强等优点,在市场大展拳脚,如今已被国内近80%的加氢站采用,市场占有量稳居行业第一。

  据介绍,位于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目前全球日加氢能力最大的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海珀尔加氢站,就有蓝能为其专门设计、制造的这款拳头产品。同时,蓝能还将产品线延伸到了燃料电池汽车车载供氢系统,得益于安全可靠、自重更轻的设计,也取得了不俗的市场反馈。不止如此,蓝能的另一硬核产品,20Mpa碳纤维缠绕高压氢气管束车也成为国内运氢优选。与传统的钢质高压管束相比,碳纤维缠绕管束在实现自身减重的同时,氢气储存量又增加了50%,有效增加了氢气运输量,降低了运输成本。

  “一言概之,就是为市场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的氢能装备。”赵海岚介绍,作为国内氢能储运装备龙头企业,目前蓝能还在同时推进大容量塑料内胆设计及焊接工艺、大长径比储氢瓶碳纤维缠绕设计制造、车载IV型瓶等研发项目,以持续满足细分市场需求,助力推动国内氢能产业链发展。


上虞日报 要闻 00001 氢能“搬运工”搬出国内市场第一 2022-05-27 6157026 2 2022年05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