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常入耳 家国记心中
章镇镇中多彩时政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本报讯 (记者 万均 通讯员 杨炳江) “各位观众,晚上好!今天是4月14号,星期四,农历三月十四,欢迎收看新闻联播节目。首先为您介绍今天节目的主要内容……”4月14日晚19时整,当《新闻联播》悠扬的旋律响起,章镇镇中参加晚托的320余名学生又安静地坐在各自教室,认真收看起国内外新闻,并不时地记录着时事动态消息。这是该校今年3月始开启“‘新闻联播’进教室’”而催生的一道校园新景致。
“学校是传授知识、引育做人的圣殿,既要激励学生脚踏实地学知识,也要仰望星空明方向。为此,我校顺应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需要,多措并举开展时事政治教育,努力引扶学生耳聪目明、正道前行。” 昨日,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彪对记者吐露了加强时政教育的初心。
几年前,学校在调研学情时发现:当代中学生接触手机频繁,但多热衷于一些明星趣事,关心家国大事不多;假日时收看电视,偏爱一些娱乐类节目,极少关注时政新闻,不少学生连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不了解,对身边发生的大事也所知寥寥。教师和家长们对此深感忧虑。
如何破解这一课题?学校党支部、校长室多次组织教师、家长及社会人士商议对策,日渐形成共识:学校应主动抢占意识形态高地,加强时政教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有了共识,便得有行动。学校思政教研组率先行动,思政教师精编时政讲稿,精讲精练时政知识,巩固课堂教学主阵地;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结合班级活动和学科教学,挖掘时政重点,梳理时事要点,及时传播时事“好声音”。每逢国家和当地政府有重大活动,学校“时政窗”和班级“时政角”总会及时摘要发布相关信息。
坚持多年后,收看收听《浙江新闻》《绍兴新闻》《上虞新闻》等成了师生们一种生活方式。“师生们养成关注时事好习惯,无形中摒弃了收看和传播低俗、八卦新闻等陋习,更多关心起家国大事,同时主动参与公益志愿活动多了起来。”学校党支部副书记韩玉苗欣喜地归纳了自己的感悟。
随着晚托服务、“双减”新政等相继落地,如何创新和深化时政教育?学校在集思广益基础上,又推新动作:3月始,先组织参与晚托的学生收看《新闻联播》。学校精心调试一体机设备,排定下班管理教师,选定每周一至周四,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思政教师、班主任还组织学生撰写心得体会,交流对时政新闻的看法,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活动启动以来,家长们纷纷点赞。
“今天的中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了!理当去了解这个世界时时处处发生的真实故事,去真切触摸那些深刻的思想、犀利的观点、有趣的灵魂。在收看新闻过程中,我增长了时政知识,学会了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增强了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802班的王金萍同学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写道。
时政常入耳,家国记心中。为了巩固时政教育成果,学校正谋划下一步系列深化行动:经常性邀约专家或权威人士来校,宣讲重大时事专题;组织时政知识竞赛及宣讲比赛,为时政教育加温;将时政教育延伸到家庭,激发“小手拉大手”效应,让越来越多的家长关心家国大事,进而激发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