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新商都·休闲

看第二故乡蝶变

■本报记者 楼丽君

  看第二故乡蝶变

  ■本报记者 楼丽君

  “一座老粮站被改造成了乡村客厅良仓,令人耳目一新,谢塘镇将谢晋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近日,赵思军在参观完谢晋电影艺术馆后激动地说。

  赵思军老家山东,在盖北镇工作生活了20多年。“平时生活工作在盖北,虽然跟谢塘镇仅‘一步之遥’,却很少踏足。这次有幸参与镇里组织的新居民‘碰撞·交融·传承——虞越文化,与你同行’活动,让我对第二故乡上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赵思军说。

  当天,盖北镇新居民代表们在镇社会工作站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共同前往参观谢晋故里、中华孝德园、浙东新四军北撤会议旧址等人文景点,感受虞越文化,丰富精神内涵,喜看第二故乡蝶变。

  在地处谢塘镇晋生村的乡村客厅良仓,新居民们穿梭于谢晋文化艺术馆、剧本杀体验馆、数字乡村展览馆等场馆之间,通过参观“上虞的儿子”“摄影机前”“银幕家园”“永远的大师”等4大主题板块,全方位了解谢晋导演电影艺术成就和精神脉络。随后,大家又来到与乡村客厅良仓一路之隔的东联村水乡漫街,或小憩,或慢步,或放空,深入感受电影《芙蓉镇》等谢晋电影经典场景。乡村客厅良仓的另一侧是数字梨园,大家轻轻摁下鼠标,墙上大屏幕立马显示“虞生优梨”智慧梨园管理平台,梨园气象、视频监控、环境监测、设备控制、智能水肥、病虫测报、追溯系统等7大数字化功能体系尽收眼底。

  出了谢晋故里,新居民们又来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华孝德园,粗犷原始的石雕、精美传神的铜雕、生动流畅的木雕,完美地诠释了建筑思想和文化内涵。“上虞作为孝德文化之乡,中华孝德园不乏吸引眼球的亮点,无不展现了上虞悠久的人文历史,传承和弘扬千百年来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孝德精神,让我们领略到了上虞孝德文化的魅力。”已在盖北工作生活了20年的重庆籍新居民崔坤海颇有感触地说。

  在位于丰惠镇的浙东新四军北撤会议旧址,新居民们参观了革命史迹陈列室,一幅幅图画,一件件文物,展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大家纷纷表示,活动让彼此深入感受到了上虞的传统文化,了解了美丽的上虞,也更加坚定了在上虞生活的信心,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传承先烈们的优秀品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第二故乡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我们将通过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人性化服务,不断增进新居民对居住地的适应、融入和认可,激发其热爱第二故乡的情怀。”盖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以更多活动为载体,让新居民感受到“我生活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不断提升其归属感和幸福感。

  记者手记:

  若论外来人口流入,盖北镇名副其实:全镇常住人口2.6万人,新居民近3万人。怎样对待外来人口,如何处理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的关系,既关乎盖北经济发展,也关乎社会稳定。

  近年来,随着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块头”不断做大,越来越多的溢出红利正在辐射周边地区,这给盖北镇发展创造了很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外来人口的到来大大弥补了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劳动力的不足,也让作为“北都市”重要板块的盖北镇经济发展尽享人口红利优势。

  “三位一体”治理模式、“老乡判官”调解模式、“乡情自治”服务模式、“以新管新”管理模式……多年来,盖北镇党委政府秉承“新、老盖北人都是一家人”的理念,积极探索基层多元治理新模式,不断消弭制度、社会红利等方面的差异,创出了外来人口、本地人口和谐共生、和谐共荣的“盖北样板”。

  为增进广大工作生活在盖北的新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激发其创业创新激情,盖北镇以“海纳百川,和谐共享”服务理念为主旋律,以文化为纽带,创新开展“虞越文化,与你同行”等活动,邀请新居民朋友通过参观、走访上虞名胜古迹、人文景点等,深入了解第二故乡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这既是对新居民的关怀和关爱,更有效助推新居民在工作、生活、文化等方面与上虞人、上虞社会双向互动,互相融合,可谓一举多得。


上虞日报 新商都·休闲 00007 看第二故乡蝶变
2022-04-11 上虞日报2022-04-1100008;上虞日报2022-04-1100010;5900447;上虞日报2022-04-1100007 2 2022年04月1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