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白马湖

王吉祥

从崧厦夏氏住宅中寻访夏丏尊的故居

  经过走访,笔者发现崧厦顾家弄、牛市街、西街、祝家街、同仁桥旁、陈家台门、严巷头双窖池头、绥成桥南……都有崧厦夏家后代的房子,其中有些是自建的,有些是买的。

  夏氏第25世孙夏宫桂(崧厦第三代),字子香,敕授儒林郎,诰授奉直大夫,诰赠朝议大夫,家住崧厦顾家弄,其宅第自喻为“乐耕草堂”。他膝下有光绪、修绪两个儿子。次子修绪移居杭州。长子光绪在嵊县开设万和酱园,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财源滚滚。其子夏绍祖在祝家街上,先后造了气势恢宏的“宜有堂”楼群和一座走马楼。1951年起,宜有堂楼群陆续成了崧厦轧花厂厂房。1957年走马楼成为崧厦油厂的所在地。1998年油厂改造成为崧厦小商品市场。

  夏光绪的堂哥夏鸿绪,字贻谋,授奉直大夫。膝下有雨苍、雨田、雨玉、雨美四子。长子雨苍,字沛然,家境殷实,不但将儿子夏德修(夏丏尊之父)培养成为钱塘附贡生,而且还纳捐中书衔,广东候选县丞,并在同仁桥旁,协和酱园对岸,建了一座5间3进的院落。1920年夏家卖掉了同仁桥旁的祖宅,兄弟之间分了家。夏丏尊,名乃钊,又名铸,字勉旃。他在春晖中学执教期间,在校园里造了4间平房,与妻儿同住。

  近日笔者拜访了严巷头村伟民片的几位村民。据92岁葛纪荣介绍,夏家在严巷头有两处房子,一处在双窖池头,一处在绥成桥南的夏家台门。夏家台门是夏遐龄、夏香龄、夏志翔等人的故居。查阅宗谱已知,夏遐龄、夏香龄、夏志翔是夏燕绪的曾孙。

  夏丏尊兄弟5人,老四夏乃彬,字质君,一直在外从事钱业。1922年他与朱葆三、徐乾麟等人一道创办了上海江南储蓄银行,并出任经理,后来他又参股中和银行。同年夏家老五由杭州转到上海谋生,因抽鸦片家里经常入不敷出,全靠老四接济。1925年夏天,老五死于时疫病。老五去世后,媳妇谭氏与两个女儿相依为命。1928年,14岁的大女儿夏觉夫由三叔夏丏尊带到春晖附小读书。1933年,夏觉夫与春晖中学校长黄树滋之弟黄清野结为夫妻。

  以前张湖桥南,有一条沿河的石板路,一直通到指津寺。当时路边有两口窖池,俗称“双窖池头”。附近有6间普通楼房,前后二进,门前有一个河埠。夏家卖掉同仁桥旁的祖宅数年后,老四夏质君买了双窖池头附近的4间楼房及一前一后2间平房,南与葛家为邻,北与严家相依。严家2间房子前檐缩进,门前有一道篱笆。严家兄弟在杭州开了一爿茶行,房子常年由铁将军把门。夏家4间房子,南面3间一个墙门,由夏家老大夏乃溥管理居住,北面一间单独一个墙门,归老五媳妇居住。后来夏家2间平房出租给槎浦潘家人,潘家开了一爿水作店。远亲不如近邻,夏家缺少劳力,家里有事常请葛家帮忙。老四买下房子后,一直在上海打理生意,葛家从未见过夏家老三,即夏丏尊先生。老大夏乃溥与老五媳妇先后去世。1951年土改时,夏质君名下的2间楼房及2间平房被政府没收后,分给了当地的贫苦农民。事后老四知道,埋怨侄子没有给他及时通气,说自己在乡下没有田地,不是地主富农,按照土改政策不能没收他的房子,但此时土改已经结束,木已成舟,无法挽回。剩下的2间楼房和2间平房归4位侄子所有。据老大的孙子夏弘平介绍,父亲企文与叔叔吉文同住一间楼房,另一间楼房归浩文、巧文两位叔叔所有。父母及叔叔名下的一间楼房,父母死后归他所有。原先向夏家租房开水作店的潘家,土改时分到了胜利果,2间平房成了自家的财产。兄弟分家时,潘瑞香分得前面平房,潘瑞照分得后面平房。后来夏弘平为了填饱肚子,与潘瑞照的平房进行对调,对方贴了500斤稻谷。时过境迁,一排老楼屋已翻建成为砖混结构的漂亮楼房,葛家的2间堂屋已改造成为银江宾馆,唯独开过水作店的那间平房基本保持原样,只是换了瓦片,目前出租给“雨虹防水”的经营者。

  随后我们拜访了家住陈家台门、夏丏尊的远房侄孙退休教师夏一吾。据夏老师介绍,严巷头绥成桥南的夏家台门,是他太太夏赞善的祖宅。查阅宗谱便知,夏赞善、夏保善、夏嘉善三兄弟是夏燕绪的孙子。老大夏赞善有6个儿子,家里住房紧张,先后在陈家台门、崧厦西街买了几间房子,大房、二房搬到了陈家台门,三房、四房迁到西街54号,五房、六房留在夏家台门。老二夏保善育有遐龄、香龄两个儿子。夏遐龄在上海参股宝昌、开泰、瑞祥、谦祥等钱庄,在上海钱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夏老师的爷爷夏乃殷,比夏丏尊小12岁,他们是再从堂兄哥弟。他俩在杭州期间交往甚密。夏老师听爷爷讲过,夏丏尊的故居在同仁桥头木行旁边。木行四周用篱笆围住,与房子相距10余米,中间有一棵大朴树。

  从原伟民村支部书记李百成处了解到,春晖中学80周年校庆前夕,为查找夏丏尊的故居,上虞有关部门曾派人到伟民村调查,并在双窖池头附近的老楼屋前拍了照片。最终没有认定这处房子为夏丏尊的故居。

  10年前,笔者撰写《虞北往事拾零》一书,在《祝家街与迎紫路》这篇文章中,提到同仁桥旁,有一座5开间前后3进的院落,是著名教育家夏丏尊的故居。1920年夏家将房子转让给了在上海开钱庄的邵余堂。1941年冬,崧厦沦陷后,日本侵略军一个小队侵占了邵余堂的私宅。鬼子在院内搭建了一个两层楼高的瞭望台,日夜站岗。20世纪50年代,这处房子一度成为国家粮库,俗称“邵家仓库”。据原崧厦搬运站站长朱新联介绍,邵家仓库为砖木结构,前后3进都是5间,头进是高大的厅堂,吊有平顶,居中一间大门面河而开;二进是5间楼房,三进是5间平房,前后进之间两边砌有围墙,2个天井青石铺地,围墙外面是农田。

  1968年10月开始,处在崧厦东街的崧厦木器厂的部分车间,陆续迁往邵家仓库。1984年崧厦木器厂转型为上虞县钢球厂,并在原木行堆场扩建厂房。1999年企业转制时,钢球厂一分为二,一部分转让给了朱建林,开办风机厂;一部分卖给了钢球厂厂长张永先,同时原钢球厂转型为上虞永利钢球厂。据原吁光村村委主任潘新庚介绍,钢球厂厂区一块抽屉地属于原吁光村。

  寻访了崧厦夏家后代的几处住宅后,同时听了夏家后人的介绍,并查阅了夏丏尊的有关文章,“祖宅为五间三进”,结合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同学录,夏铸(夏丏尊)的通信地址——上虞崧厦同人桥,笔者认为,现在崧厦新兴桥附近,同仁路82号至100号后面,即上虞永利钢球厂厂区的一部分,是夏丏尊的故居所在地。崧厦同仁桥、迎紫路一带居民,现由崧厦祝家社区管理。


上虞日报 白马湖 00003 从崧厦夏氏住宅中寻访夏丏尊的故居 2022-03-23 上虞日报2022-03-2300006 2 2022年03月23日 星期三